风霜不改旧茅茨,自悔轻身触祸机。
丈室本来无一物,犹存禅榻待翁归。

【注释】

南归 其三:指诗人南归后所作诗篇。茅茨:草舍,用来形容简陋的住所。触祸机:触犯了某种祸患或灾祸。丈室:即“丈室”,古代称自己的居室为丈室。禅榻:佛教徒坐禅用的卧具,也泛指禅床或僧榻。翁:敬辞,对老人的尊称。

【译文】

茅屋虽然年久失修,但仍然没有改变,自己后悔当初轻身惹祸。我的居室本来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东西,但我依然保留着僧人的卧具,等待你归来。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干符二年(875),时诗人正在江西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诗人自注曰:“时寓居江西洪州。”诗人此时已归隐多年,过着淡泊清静的生活。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后的第三首诗,也是最后一首。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归隐后的闲适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的厌倦和超脱尘世的愿望。

首句“风霜不改旧茅庐”,以风霜比喻岁月的变迁,意指即使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洗礼,茅庐仍然保持不变。这里,诗人用“风霜”来象征岁月的无情,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和追求。

第二句“自悔轻身触祸机”,诗人反思自己当初轻率行事,触犯了某种祸患。这里的“轻身”指的是诗人当年为了功名利禄而轻易涉足仕途,结果却遭遇了挫折和失败,这使他感到懊悔和自责。而“触祸机”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某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从而引发了灾难。

第三句“丈室本来无一物”,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清贫。这里的“丈室”是指宽敞的住所,而“本来无一物”则形容他的居室十分简陋,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几乎没有其他多余的物品。这句诗通过对比,凸显出诗人对名利富贵的不屑一顾和对简朴生活的执着追求。

尾句“犹存禅榻待翁归”,则是表达诗人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禅榻”指的是和尚打坐修炼时的卧具,也泛指僧人休息的地方。诗人希望在山中的小屋中过上宁静的生活,等待着朋友归来。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岁月变迁和人生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和对简朴生活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