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厌菱花太皎如,黳髯新白十茎馀。
主恩空在丹心感,动籍终无一字书。
出塞鼓旗犹转战,近胡桑柘颇稀疏。
何因别奋陈汤策,北逐天骄瀚海居。

注释:

小子祇自夜来风气又作肿连颐颔热发心脾无以豁其烦襟徒自乐于酣咏旋书在纸不觉成篇又获五章皆依前韵达诚而已何足为诗而惜经苦心忍作弃物入门遽绝既缘知己之获伸束手终降尚以疲兵而再战三思无取一笑有馀昔汉室大将军有长揖之客今我朝大丞相有属和之生皆一时之美也不亦可乎

译文:

小子自从夜晚以来,身体感到不适,连胡须也发红发热,心情烦躁无法排遣,只能自己沉醉于吟咏的快乐之中。随手写下了一首诗,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一篇作品。又得到了五篇文章,都是按照同样的韵律创作的,只是为了表达诚意而已,这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经过艰苦的努力,忍痛放弃,进入家门之后,突然之间断绝了一切来往,既是因为得到了知己的帮助才有机会伸展手脚,最终投降。还是因为疲惫的军队再次出征。反复思考之后没有取笑的意思。过去汉朝的大将军有长揖致意的客人,现在朝廷的大宰相有同僚的书信往来,都是一时的美好之事,也是可以的吧!

忽厌菱花太皎如,黳髯新白十茎馀。

主恩空在丹心感,动籍终无一字书。

出塞鼓旗犹转战,近胡桑柘颇稀疏。

何因别奋陈汤策,北逐天骄瀚海居。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部诗集《庐山谣》中的第五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整首诗意境宏大悲壮,语言豪放不羁,充满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

第一句“忽厌菱花太皎如”,意为忽然间厌倦了菱花镜的洁白明亮,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第二句“黳髯新白十茎馀”,描绘了诗人胡须的颜色变白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年老体衰。第三句“主恩空在丹心感”,表达了诗人对主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无奈和悲伤。第四句“动籍终无一字书”,意味着诗人已经放弃了所有的希望和努力,只剩下无尽的悲哀。第五句“出塞鼓旗犹转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接受。最后一句“何因别奋陈汤策,北逐天骄瀚海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坚定和勇敢。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李白晚年思想感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接受和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同时,诗人的语言豪放不羁,充满了个性和情感,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