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
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
夜多松月分,凉与水风期。
只恐亨通去,清闲却付谁。
以下是对《寄题廖说蒙亭》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圣人虽处于统治地位,但君子却总有穷尽的时候。这里的“圣人”指的是道德、智慧极高的人,而“君子”则是指品德高尚的人。这一句表达了即使是圣人也有其局限,而君子则有其特定的时刻或境遇。
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在自己隐居的山林中享受乐趣,又何必追求世俗的名利呢?这里强调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不屑。
夜多松月分,凉与水风期:夜晚时分,松树的影子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凉风拂面,仿佛能听到水流的声音。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只恐亨通去,清闲却付谁:只是担心一旦仕途通达,自己就会变得繁忙起来,那时清闲的生活将无人能够享受。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担忧和对清闲生活的珍视。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李覯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忧虑。诗中的“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反映了诗人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而“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则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李覯的《寄题廖说蒙亭》不仅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