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想澄清,歊暑不敢毒。
以兹寿慈母,吾鼎愧半菽。
恨我如宛童,失此百围木。
豁然心光动,千里尚相烛。

【注释】

始作:开始时。想:希望。歊暑不敢毒:炎热之季,不敢施暴。寿慈母:为慈母祝寿。吾鼎愧半菽:我像鼎中盛着半升豆一样惭愧,因为鼎中只有豆而没有肉(比喻自己贫乏)。如宛童:像《列子·汤问》中的宛童那样。失此百围木:失去像百围(一围约等于十步)的大树。豁然心光动:心胸豁然而开,精神焕发。千里尚相烛:千里之外犹能照亮,比喻影响远大。

【赏析】

《送刘文潜司业江西漕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是其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刘文潜的美好祝愿与期望。

“始作”两句,言自己从一开始便有澄清政治的理想。“歊暑不敢毒”,是说在酷热的夏天,自己也不愿用残暴的手段来治理百姓。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刚到任时的清廉自励。

“以兹”两句,说自己虽不能像圣人那样治国理政,却也能尽己所能地为母亲祝寿,并感到惭愧。这里,“兹”即指代自己的母亲。“寿慈母”,是说祝福慈母长寿。“吾鼎愧半菽”,意思是自己像鼎中盛着半升豆一样,惭愧,因为鼎中只有豆而没有肉。这两句反映了作者虽然清贫,但仍然尽心尽力地为母亲祝寿。

“恨我”两句,说自己虽然像《列子·汤问》中的宛童那样,失去了像百围(一围约等于十步)的大树,但仍能保持一颗豁然开朗的心。这两句反映了作者虽然身处困境,但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豁然”两句,说自己虽然心胸开阔,但仍能保持光明磊落的品质。这里的“烛”指的是照明,喻指照亮,表示光明和正义。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即使在困境中,也仍保持着光明磊落的品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刘文潜的美好祝愿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品质和人生观。《赠别崔参军》也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地的思念之情。

首联“离亭树色独辞君,别路风光正属春”,诗人通过描绘离别之时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之地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辞君”指的是告别朋友,“别路”指的是分别的道路。春天是离别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因此诗人特意提到这一点,以此来强调离别的不舍之情。

颔联“江上青山远,山中白云闲”,诗人通过描绘江上的青山和山中的白云,进一步表达了对离别之地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远”和“闲”都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青山”和“白云”。青山和白云都是自然界中的美景,它们的远和闲都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因此诗人特意提到这一点,以此来强调离别之地的静谧之美。

颈联“别后空惆怅,相思未可论”,诗人直接抒发了离别后的内心感受。这里的“惆怅”是动词,用来描述内心的空虚和失落感。“相思未可论”则是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表达,表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尾联“唯余双鲤舞,知尔几时来”,诗人通过描绘双鲤飞舞的景象,寄托了对重逢的期待。这里的“双鲤”指的是鲤鱼,古人认为鲤鱼能跳龙门,寓意着升官发财。诗人将这一意象融入诗中,既表达了对重逢的期盼,又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同时,“知尔几时来”也表达了一种期待之情,希望对方早日归来。

这两首诗都是表达离别之情的佳作。它们不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赠别崔参军》更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离别之地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