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浇无边春,酿成此天色。
文章祇引睡,茗碗不着力。
虽无田父邀,欲到野人宅。
日萼斗深妍,风条舞柔碧。
数峰极蕴藉,未到辄目逆。
人心有同然,一样寄岑寂。
茅茨破不补,吾意嘿有适。
置樽小轩户,云气手阖辟。
苍苍万檀栾,晚吹自萧瑟。
穿荒取微径,便旷从短策。
忽与幽兴会,照我两尺璧。
白虹润山木,取友固多益。
谈深近迂怪,理奥烦探索。
鲸杯不足吞,马肝无用食。
玉虬蟠蜿蜒,万鳞寒缩涩。
饯春春未阑,尚及三之一。
【注释】
“清明日”:即清明节,古人有扫墓祭祖、踏青游玩习俗。
“秦氏园”:作者与宋才夫、王子友同游的园林。
“分韵”:即吟诗作诗时各取一韵。
“一字”:指诗题《秦氏园》中的一个字。
“谁浇无边春”,谁在为无边无际的春天施用甘露。
“酿成此天色”,把这样的春天变成了这样的景象。
“文章祇引睡,茗碗不着力”,文人的文章只会引人入梦乡,而品茶却使人提不起精神来。
“虽无田父邀,欲到野人宅。”虽然没有邀请田父,但想要到他的野居。
“日萼斗深妍”,“日萼”是形容花朵,“斗深妍”是说花瓣竞相盛开。
“数峰极蕴藉,未到辄目逆”,山峰层层叠叠,非常富饶,还没有接近就令人生敬仰之心。
“人心有同然,一样寄岑寂”,人的心思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寄托于寂静之中。
“茅茨破不补,吾意嘿有适”,房屋破旧了不修补,我心中自得其乐。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出游秦氏园的情景。前六句写景,后十二句抒情。全诗意境清新,笔调自然,情致高远,富有哲理。
首联:“清明日同宋才夫王子友游秦氏园分韵得一字”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
颔联:“谁浇无边春,酿成此天色?”诗人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比作大自然,春天的来临如同给大自然“浇水”,使大地万物得以生长,于是便有了春天明媚的天空。
颈联:“文章祇引睡,茗碗不着力。”诗人感叹文人墨客的作品往往让人昏昏欲睡,而喝茶却没有提神的作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将读书和品茶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读书之无用,表达了对读书人的讽刺。
中间两联:“虽无田父邀,欲到野人宅。”“日萼斗深妍,风条舞柔碧。”诗人描述了自己游览秦氏园时的所见所闻,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又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之情。
尾联:“人心有同然,一样寄岑寂。”“茅茨破不补,吾意嘿有适。”诗人感叹人心都有相通之处,都愿意在寂静中寻找自我。而诗人也因为自己的内心豁达而感到自在。
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和体验。同时,诗人还借景抒情,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对读书人的讽刺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