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中秋月,高唐妒素娥。
凭谁脩玉户,未觉减金波。
练净前溪水,银侵左界河。
浩然风露爽,通夕祗长哦。
注释:
- 十六夜待月溪滨风露浩然宵中不寐:在农历的十六夜晚,月亮高悬于溪边,风露清冷。我整夜不眠,欣赏着这宁静的自然美景。
- 昨夜中秋月,高唐妒素娥:昨晚的中秋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大地,高唐也嫉妒起皎洁的明月,仿佛是仙女一般。
- 凭谁脩玉户,未觉减金波:请哪位朋友为我修葺玉户(指窗子),但我并没有感受到窗户上的金波(指窗帘)减少。
- 练净前溪水,银侵左界河:清澈的泉水从前面流过,银色的河水侵入了左边的河道。
- 浩然风露爽,通夕祗长哦:清风吹来凉爽的气息,整晚我都只是不停地吟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月色和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将夜晚的美景和自己的心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月夜之中。
首句“十六夜待月溪滨风露浩然宵中不寐”,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在十六夜晚,诗人在溪边等待月亮升起。这里的“待”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等待中的孤独与寂寞。“风露浩然”四字,描绘了夜晚的风露清冷、气势磅礴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宵中不寐”三字,则表明了诗人整夜都在沉思、品味着这份宁静和美好。
第二句“昨夜中秋月,高唐妒素娥”,诗人以嫦娥为喻,将自己比作被高唐所嫉妒的月宫中的素娥,表达了自己对月亮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里的“高唐”二字,既指古代神话中的仙境,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崇高追求。
第三句“凭谁脩玉户,未觉减金波”中,诗人通过“谁”字的反问,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外界的渴望与关注,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与支持。然而,当夜幕降临、明月升起时,他却发现自己的窗子上的金波并未减少,反而更加明亮了,这让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满足和喜悦。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溪水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美丽景色。“练净前溪水,银侵左界河”,诗人用“练净”来形容溪水清澈如练,用“银侵左界河”来形容河水如同银色一般流淌。这些细节描绘,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夜晚的静谧和美丽,也让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
最后两句“浩然风露爽,通夕祗长哦”,“浩然风露爽”形容夜晚的风露清凉宜人,令人心旷神怡;“通夕祗长哦”则表达了诗人整夜都在吟咏这首诗的情景。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图景。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将人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