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川晚作罗浮游,渊明暂出还归休。
东坡百谪乃欣慕,孙郎更欲参其流。
四人出处无一似,千载相期风味耳。
要须共著岩壑中,应只虎头知此意。

诗句释义:

  1. 稚川晚作罗浮游 - 这里的”稚川”指的是张稚川,他晚年居住在罗浮山(位于今天的广东)。”晚作罗浮游”意味着他在晚年时在罗浮山游览和隐居。

  2. 渊明暂出还归休 - 这里的”渊明”指的是陶渊明,他曾经暂时离开家乡去寻求隐居的生活,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归自然,过着简朴的生活。

  3. 东坡百谪乃欣慕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但在他的诗歌中,他对这种遭遇表示出深深的喜爱和向往。

  4. 孙郎更欲参其流 - “孙郎”可能指的是孙楚(字叔度),他也是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这里孙楚想要效仿苏轼等人的风格。

  5. 四人出处无一似 - 这是指四位人物(张稚川、陶渊明、苏轼、孙楚)的人生道路和行为处事风格都不同,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6. 千载相期风味耳 - 这表示这些文人的生活和精神风貌将会被后世铭记,成为千年后的典范。

  7. 要须共著岩壑中 - 这建议他们应该一起隐居山林,共同追求那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8. 应只虎头知此意 - “虎头”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可能是他们的老师或朋友,这个人物理解他们的想法,并支持他们的隐居计划。

译文:

张稚川在晚年游览了罗浮山,陶渊明曾经短暂离开家乡去寻找隐居的地方,但最后又回到自然中去过简朴的生活。苏轼一生中经历了多次贬谪,但他对此感到喜悦,并欣赏那些同样命运的人。孙楚也想要追随苏轼等人的生活方式。四位人物的人生道路和处事风格迥异,没有相似之处。他们的精神和生活将会受到后代的敬仰,成为千古流传的典范。他们应该一起隐居于山林之间,过一种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只有那些真正理解他们心意的人才能真正地支持他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文人隐逸生活的颂诗。诗人通过描绘四位历史人物的生活态度和行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中的“四士”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的行为和性格各异,但又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展现了文人追求高洁人格和精神独立的理想境界。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也表达了他们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