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我作新安民,人人能说刘使君。
使君本一儒者耳,数十年来嗟未闻。
我时屈指今州县,似此贤侯当识面。
那知漂泊千里馀,画戟清香日陪宴。
使君何以人不如,胸中正有万卷书。
清真简淡乃天性,文章政事犹其馀。
向来天子留君住,重与毗陵三万户。
谁教一曲渭城歌,忽作梨花枝上雨。
宦游南北安得同,抚循凋郡还须公。
人生五马亦不恶,与民处处为春风。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送毗陵太守刘君受代东归” - 这句表明诗是给即将离开任地的刘使君送别,表达了作者对刘使君的不舍。
  2. “往年我作新安民” - 回忆过去作为新安县百姓的经历,表达了对当地人民深厚的感情。
  3. “使君本一儒者耳” - 指出刘使君本质上是一位儒家学者,强调其文化修养。
  4. “数十年来嗟未闻” - 表示多年来未曾听闻过像刘使君这样的贤能人物。
  5. “似此贤侯当识面” - 暗示刘使君的才华应该被更多人所认识。
  6. “那知漂泊千里馀” - 表达了惊讶于刘使君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情况。
  7. “画戟清香日陪宴” - 描述刘使君在任期间,经常有宴会和庆典,展现了他的治理才能。
  8. “使君何以人不如” - 反问刘使君为何不被世人所知,可能是对其才华的质疑。
  9. “胸中正有万卷书” - 赞美刘使君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10. “清真简淡乃天性” - 称赞刘使君性格清纯简单,不事张扬。
  11. “文章政事犹其馀” - 认为刘使君的其他才能,如文采和政治才能,同样出众。
  12. “向来天子留君住” - 提到皇帝之前有意挽留刘使君继续任职。
  13. “重与毗陵三万户” - 再次强调皇帝给予刘使君的重任,希望他能继续为官为民。
  14. “谁教一曲渭城歌” - 指某位歌手演唱了一首关于渭城的曲子,可能寓意着离别之情。
  15. “忽作梨花枝上雨” - 形容突然下起了像梨花一样的小雨,可能是对离别时刻的描绘。
  16. “宦游南北安得同” - 表达了自己宦游四方,难以与刘使君共处一地的无奈。
  17. “抚循凋郡还须公” - 暗示刘使君回到故乡后,还需要他继续关心和支持。
  18. “人生五马亦不恶” - 以五马比喻人生旅途,暗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为他担忧。
  19. “与民处处为春风” - 希望刘使君回到故乡后,能够继续为民众带来温暖和帮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刘使君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他深厚的情感和敬意。诗中不仅描述了刘使君的政绩和人格魅力,还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他的不凡之处。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慨,表达了对仕途变迁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