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镇旌旗对抚邦,老成循政独难双。
赐环已许归西省,拥楫方来绝大江。
后乘愿陪幽赏尽,诗新顿使勇心降。
主人意厚春潮小,且卷孤帆偃画杠。
【注释】
奉酬润州余少卿见寄:奉和润州余少府的见寄。
两镇:指东、西两镇,泛指两浙。
旌旗:军旗下所插之旗。
抚邦:安抚邦国,喻为国分忧。
老成:年高德劭的官员或资深的学者,此处借指作者本人。循政:遵循政务。双:双字叠用,表示强调。
赐环:指得到皇帝赐予的金环。归西省:回到朝廷。
拥楫:手拿船桨的意思。方来:将要来临。
后乘:即“后乘”的倒文,意谓后来的乘坐者。幽赏:深秋时的游览。尽:尽情。
诗新:诗篇新作。顿使:立即使……降服。勇心:勇气。
主人:指润州。意厚:情意厚重。春潮:指润州地区初春时节的江潮。小:指水位不高。卷孤帆:收起船帆。偃画杠:放倒画杠,这里指收起船只。偃画杠,意为收起画杠,即收起帆篷。
【赏析】
这首酬唱之作是诗人对润州余少府的答赠。
前两句写自己虽身居要位,却仍像老成持重的官员一样,勤勉地治理国家大事,而且又像年轻的学人一样,孜孜不倦地从事学问研究。“两镇”句是说,我身为两浙节度使,但并不因权位而沾沾自喜,反而更谨慎小心,唯恐有失,不敢怠慢政务。“老成”句是说,尽管我年纪已大,但仍然坚持原则,谨守职守。“循政”句是说,我在做官时始终遵守国家的法令制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违背。这两句表现了诗人谦虚谨慎、勤勉自律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诗人作为封建时代士大夫所应有的政治责任感与敬业精神。
三四句写自己已经得到了皇帝赐予的金环,并即将回到朝廷,所以现在只能遥寄思念之情给远方的朋友。“已许”句中“许”,允许之意,“归西省”中的“归”字,在这里既是指返回朝廷,又含有回到家乡的意思,所以“西省”实际上是指京城长安;“拥楫”句意思是说,我将乘船远航归来,在即将抵达的时候,还要挥别友人,依依不舍;“绝大江”中的“绝”字,在这里既是动词又是名词,意思是渡过长江,即从江南到江北;“拥楫”句中的“楫”字,在这里指的是船只的桨。“方来”句中“方”字在这里是副词,意思是将要来临,“绝大江”中的“绝”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渡过长江。“后乘”句中的“后”字,在这里是代词,指诗人自己,“后乘愿陪幽赏尽”中的“幽赏”一词,在这里既是指游览名山秀水,又是指欣赏自然美景,所以这里的“幽赏”就是游赏的意思;“尽”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指尽情游玩直到尽兴为止。“诗新”句意思是说,我现在写的这首诗是新的,它的内容新颖,意境优美,能够使人感到振奋,使人感到喜悦。“顿使”句意思是说,我的这首诗一写出来就立即使对方感到高兴和振奋。“勇心”一词在这里既指勇气,又指意志,所以这里的“勇心”就是指意志坚强。“主人”二字在这里是自称,意思是说自己是润州的客人;“意厚”一词在这里既是指感情深厚,又是指情谊恳切,所以这里的“意厚”就是指情意深厚。“春潮”一词在这里既是指春天的江潮,又是指润州的地理位置,所以这里的“春潮”就是指润州的江潮,即润州地区的江潮。“小”字在这里是形容词,意思是说水位低,也就是水位不高。“卷”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收起;“孤帆”一词在这里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意思是收起帆篷;卷孤帆的意思是收起帆篷,即收起船帆。“偃画杠”一句中的“偃画杠”,意思是指收起帆篷;所以这里的“画杠”就是帆篷的意思。“且”字在这里是副词,意思是暂时;“卷孤帆”句中的“卷”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收起帆篷,所以这里的“卷孤帆”就是收起帆篷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已经收缴了帆篷,收起了帆篷,所以现在只好暂且离开你,独自驾船归去了。
末三句写自己虽然离开了润州,但仍时刻怀念着润州,并且时时想到润州,想到那里的风景、物产以及朋友等。“主人”二字在这里是自称,意思是说自己是润州的客人;“意厚”二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情意很厚;“春潮”二字在这里既是指春天的江潮,又是指润州的地理位置,所以这里的“春潮”就是指润州的江潮,即润州地区的江潮,即润州江潮;“小”字在这里是形容词,意思是说水位低,也就是水位不高。“卷孤帆”三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收起帆篷;“偃画杠”三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收起帆篷。“且”字在这里是副词,意思是暂且;“卷孤帆”三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收起帆篷;“偃画杠”三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收起帆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我暂时离开了润州,但仍时刻怀念着润州,时时想着润州,想到润州的风景、物产以及朋友等。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写自己虽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自满;中间二句写自己已经获得了皇帝的赏赐;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离开了润州但仍思念着润州。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润州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于润州人民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