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尘埃多,白日迷东西。
城中市井喧,半夜犹鼓鼙。
我本江海人,偶来东都客。
寸心虽自丹,两鬓颇欲白。
一为城南宿,晚若与世违。
不闻车马音,但见烟霞飞。
自喜复自羞,胡然久羁旅。
秋风弄涛时,聊可整归橹。
【注释】奉祠东太乙宫七首:这是作者在洛阳东太乙宫任祠官时所写。五言齐居有感一首:这首诗是作者在洛阳时所作,表达了他思乡、怀古、忧国的情感。
城中尘埃多,白日迷东西。:城里尘土飞扬,白日变得模糊不清,看不见东南西北了。
城中市井喧,半夜犹鼓鼙。:城内街道上人声嘈杂,半夜里还响起锣鼓声。
我本江海人,偶来东都客。:我本是江河湖海里的人,偶尔来到洛阳当了个客人。
寸心虽自丹,两鬓颇欲白。:我的一片赤诚之心虽然像丹砂一样红,但两鬓却开始斑白。
一为城南宿,晚若与世违。:今晚我要在城南过夜,好像和世俗隔绝一样。
不闻车马音,但见烟霞飞。:听不到马车的轮声,只见到飘渺的云烟。
自喜复自羞,胡然久羁旅。: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羞愧,为什么自己长久地滞留在这里呢?
秋风弄涛时,聊可整归橹。:秋风吹动着海浪,姑且整理一下船桨准备回家吧。
【赏析】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秋,诗人任东都洛阳少府时。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唐王朝开始采取“守成之政”。然而,诗人仍然怀念家乡,思念故乡,忧国忧民。
开头两句写洛阳城的喧嚣和繁华。城中尘土飞扬,白日也变得模糊不清,看不见东南西北。这是对洛阳城繁忙景象的真实写照。接着,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我本是江河湖海里的人,偶尔来到洛阳当了个客人。”这里的“我”是指诗人自己,意思是诗人自己虽然有一片赤诚之心,但在繁华的洛阳城,自己却成了一位外来的客人。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继续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寸心虽自丹,两鬓颇欲白”,说自己虽然一片忠心像丹砂一样红,但两鬓却开始斑白了。这既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叹息,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一为城南宿,晚若与世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世俗纷扰的愿望。
现实的困境使得诗人不得不留在洛阳。“不闻车马音,但见烟霞飞。”诗人只能听到风吹过山峦的声音,看到飘渺的云烟。这里,诗人用风声和云烟代替了车轮和马蹄的声音,表达了自己对洛阳城的深深眷恋。
最后两句,诗人以秋风拂动海浪为背景,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到家乡的心情。“秋风弄涛时,聊可整归橹。”秋风吹动着海浪,姑且整理一下船桨准备回家吧。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城的繁华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的语言简练而有力,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