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风一夜满关城,处处愁听打叶声。
沙巷秦云衔日淡,霜凋笼树带烟横。
林蝉咽罢千山静,塞雁排空万木清。
唯有寒涛长谡谡,参天松柏翠光生。

【注释】

黄叶七律:一种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

其四:这首诗的第四首。

边风:边境之风。关城:指边疆城镇。

打叶声:落叶在风中飘动的声音。

衔日淡:云气像含着太阳一样淡薄。

笼树带烟横:雾气笼罩着树木。

林蝉咽罢千山静:树林里的蝉鸣声停止了,群山也寂静无声了。

塞雁排空万木清:塞外迁徙的大雁在天空中排列成行,使万木都显得清新了。

唯有寒涛长谡谡:只有那汹涌澎湃的波涛发出长长的响声。

参天松柏翠光生:高大挺拔的松树和柏树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翠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七言律诗,写秋风吹过关城,到处是萧瑟凄冷的景象,但在这荒凉中,却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那就是青松翠柏。全诗以“黄叶”为题,抒发了诗人对边远地区艰苦生活的感慨。

第一联“边风一夜满关城,处处愁听打叶声”,写的是秋天的风声。一开头,诗人便点明“边风”。这“边风”不是一般的秋风,而是带着沙尘暴、夹杂着凉意的寒风,它从遥远的边关吹来,穿过关城,把秋声带到每个角落,使关城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秋声所笼罩。“处处愁听打叶声”,这里用了一个“愁”字来形容“听”,表明诗人对这种凄凉的声音感到忧愁。

第二联“沙巷秦云衔日淡,霜凋笼树带烟横”,写的是秋天的云。诗人用“沙巷秦云”来描绘云的形状,给人一种空旷而辽远的感觉;又用“衔日”来形容云的形态,使人觉得这些云就像一群大雁在天空中飞翔。接着,诗人又用“霜凋笼树带烟横”来形容树叶被霜打得枯黄,然后被风吹拂,形成了一片片落叶,最后飘落下来,覆盖在地面上,形成了一条条带状的烟雾。这里的“烟横”,既形容了落叶飘散的场景,又暗示了秋雨降临的可能性。

第三联“林蝉咽罢千山静,塞雁排空万木清”,写的是秋季的蝉声和雁影。诗人用“林蝉咽罢”来形容蝉鸣声的消失,然后用“千山静”来形容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宁静了下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停止了呼吸。接着,诗人又用“塞雁排空”来形容大雁在天空中排列成行的情景。这里的“排空”既形容了大雁飞行的高度,又暗示了它们在飞行中所形成的美丽图案。最后,诗人又用“万木清”来形容周围的林木都被秋风吹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景象。这里的“万木清”既形容了树木的颜色,又暗示了它们在秋天里变得更加茂盛的状态。

第四联“唯有寒涛长谡谡,参天松柏翠光生”,写的是秋天的波涛和松柏。诗人用“寒涛”来形容波浪翻滚的景象,然后用“长谡谡”来形容波涛的声音,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接着,诗人又用“参天松柏翠光生”来形容松柏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翠绿的景象。这里的“参天”既形容了松柏的高大,又暗示了它们的生命力顽强。最后,诗人又用“翠光生”来形容松柏在阳光照耀下散发出的光芒,给人一种温暖而充满希望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秋风吹动的关城、飘落的落叶、飞翔的大雁、静静的山林以及清澈的河流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秋日的画卷。同时,通过对比“愁听打叶声”与“鸣蝉咽罢”、“塞雁排空”与“百草芳茂”,以及“参天松柏翠光生”与“百草萎黄”等景象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于边关艰苦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于大自然美好风光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