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沙水涸,台城蔓草缠。
下有烦冤人,诵此危苦篇。
我生楚臣后,身在江枫前。
但见去魂远,不见归魂还。
惟昔爱好词,细碎穷注笺。
中间多佚事,他书亦不传。
极欲补阙漏,今方长弃捐。
重效嘈囋声,庶几与周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勤于背诵,并积累相关的知识,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于此题,考生要仔细阅读全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旨思想。然后分析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技巧。“诵哀江南赋”“下有烦冤人”一句中的“烦冤人”,指被压迫的人们。“我生楚臣后,身在江枫前”,诗人生于楚地(今属湖北省),生长于江陵(今属湖北省)。“但见去魂远,不见归魂还”,这里“去魂”、“归魂”指的是被贬谪的官员。“极欲补阙漏,今方长弃捐”,表达了诗人想要补充遗漏的愿望,但如今却不得不放弃,只能任其废弃。最后两句写诗人重拾《嘈囋》声律,希望能够与友人交游往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诗句:

高桥沙水涸,台城蔓草缠。

下有烦冤人,诵此危苦篇。

我生楚臣后,身在江枫前。

但见去魂远,不见归魂还。

惟昔爱好词,细碎穷注笺。

中间多佚事,他书亦不传。

极欲补阙漏,今方长弃捐。

重效嘈囋声,庶几与周旋。

译文:

高桥下的沙水已经干涸了,台城的野草也长得很茂盛。那些无辜被牵连的人,正在诵读着这些令人痛苦的诗文。

我曾经是楚国(今属湖北省)的一位臣子,现在却身处江边的杨柳之间。我只能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而不能回到他们的身边。

我过去喜欢研究诗词,曾经把很多诗词都仔细地抄录下来。可是中间有很多重要的资料都被丢失了,其他的书上也没有记载。

我现在很想弥补这个缺陷,可是现在却没有机会了。我只好再次弹奏起凄厉的声音,希望能有机会再和他们一起交流切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