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饿曾无一月粮,煮弦烧箭莫充肠。
南来本恃清河粟,不意偏师夜绝纲。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其五:
虏饿曾无一月粮,煮弦烧箭莫充肠。
南来本恃清河粟,不意偏师夜绝纲。
注释与赏析:
译文:
虏(敌人)已经饥饿得一个月都没有粮食了。
煮弦(用弓箭煮)和烧箭(燃烧弓箭),也填饱不了肚子。
南来原本依靠从清河郡运送的粮食,没想到我军却因为夜间行动而切断了交通线。关键词:
- 虏:古代对敌人的称呼,此处指入侵的敌人。
- 无一月粮:没有一个月的粮食,表示敌我双方在战争中都面临着严重的物资短缺问题。
- 煮弦烧箭:用弓箭煮(比喻消耗)和烧(比喻销毁)箭矢,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 南来:南方来的援军或物资。
- 恃:依赖、倚仗
- 不意偏师夜绝纲:意外的是,我军的一支部队在夜间行动中切断了敌人的交通线,导致敌人无法得到补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中的残酷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虏饿”和“煮弦烧箭”等意象,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无情,也反映了战争中物资匮乏和士兵生活的艰苦。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希望引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反思。此外,诗中的“南来本恃清河粟”一句,还暗示了历史上某些地区对其他地区的经济支持,以及这种支援可能带来的复杂政治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