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怜羁迹寄诸侯,付与危栏早得秋。
相见便知悬榻意,阚亡时得挟书游。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
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
【注释】
①阙题:诗题。
②天怜羁迹寄诸侯,付与危栏早得秋:上天可怜我的羁旅之身寄托在诸侯身上,早早地让我得到秋天的凉爽。
③相见便知悬榻意,阚亡时得挟书游:一见面就知道了我挂起的卧具的意思(我在这里是说,我是来作客),直到灭亡的时候还能带着书籍到处游览。
④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山的面容衰老了,但那苍青色的山崖依然存在;溪水的流水痕迹还残留在浅绿色的江水之中。
⑤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我的高高的儒冠没有用处,用不着再攀登九华山的楼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中借景抒情,以山比人,将山比作人,写山的容颜虽老而依旧傲然挺立;山有水流的痕迹,就像人的一生有经历和坎坷;诗人自己虽然身处乱世,却依然不屈不挠,保持高尚品格;即使自己像山一样老了,也要像山一样坚韧不拔,屹立在世间。
首联“天怜羁迹寄诸侯,付与危栏早得秋”,写诗人身处乱世,寄迹诸侯之间,得以在秋天里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颔联“相见便知悬榻意,阚亡时得挟书游”,写诗人与主人相会之时,主人就已经知道诗人挂起的卧具的意思,直到诗人灭亡的时候还能带着书籍到处游览,表现了诗人对主人的感恩之情。颈联“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写山虽然容颜已老,但依然傲然挺立;溪水虽然已经干涸,但是还有浅浅的碧水。尾联“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写诗人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是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不愿意再去攀登九华山的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