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坎乐蛙鼓,谁为歌折杨。
朅来散幽忧,因之弁之阳。
山云正可怡,涧碧尤可湘。
他年乞一壑,我欲筑草堂。
所不践斯言,宁不愧德璋。
【注释】
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在法华寺游览,用杨树花覆盖小路。糁(sǎn):撒,覆盖。
点溪荷叶叠青钱——在小河里,用荷叶堆成青钱。
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 其三——又各作古诗一首来记录这次游览的事情,诗的第三句。
坎坎乐蛙鼓,谁为歌折杨——蛤蟆鸣叫,是谁在唱《折杨柳》?
朅来散幽忧,因之弁之阳——我来到山间,驱除心中的忧愁,登上了山峰。
山云正可怡,涧碧尤可湘——山上云彩正好,涧水清澈,如同湖南的水色。
他年乞一壑,我欲筑草堂——将来我渴望得到一处幽静的居所,现在我要建造一个草堂。
所不践斯言,宁不愧德璋——如果我违背这些道理,岂不是辜负了高尚的品德。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写作者与友人游览法华寺,观赏山中景色,吟咏诗句,抒发感慨。诗人在游览中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不禁发出感慨,并表示自己将弃官归隐,建草堂,追求高远的生活理想。
首联写诗人与友人游览时欣赏山中美景的情景。“糁径杨花铺白毡”写山路两旁杨树的花落满地,像铺了一层白色的毡子,而诗人与友人则在路旁行走。“点溪荷叶叠青钱”写他们来到小河边,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荷花,仿佛是叠起来的青色铜钱。“坎坎乐蛙鼓”写他们听到远处传来阵阵蛙声和锣鼓声,欢快愉悦。“谁为歌折杨”写不知是谁在唱歌。“朅来散幽忧,因之弁之阳”“山云正可怡,涧碧尤可湘”两句写诗人来到这里之后的心情发生了改变,开始感到宁静和愉快。诗人在这里看到了美丽的山水,也想到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心中充满了向往。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年乞一壑”是指将来想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隐居,远离尘嚣;“我欲筑草堂”则是表达自己想要建一个草堂的愿望。“所不践斯言,宁不愧德璋”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隐居生活的看法。他认为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志向和道义,那么他就不会感到愧疚。
这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游览法华寺的经历,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高远生活理想的决心。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展现了自己的才情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