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绿鸳鸯浦,放画舸、水北云西。
槐薰入扇,柳阴浮桨,花露侵诗。
点尘飞不到,冰壶里、绀霞浅压玻璃。
想明珰、凌波远,依依心事寄谁。
移棹舣空明,蘋风度、琼丝霜管清脆。
咫尺挹幽香,怅岸隔红衣。
对沧洲、心与鸥闲,吟情渺、莲叶共分题。
停杯久,凉月渐生,烟合翠微。

【注释】

  1. 采绿吟:即《采莲曲》,唐教坊有《采莲乐》十部。此词为其中一首。采绿:即采莲,泛指采莲。2. 鸳鸯浦:水滨。3. 放画舸:指划船。4. 槐薰入扇,柳阴浮桨,花露侵诗:指夏日的景致。5. 点尘飞不到,冰壶里、绀霞浅压玻璃:冰壶,喻清白如冰。6. 明珰:古代的一种饰物,用珍珠或玛瑙等制成,呈环形。7.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8. 依依心事寄谁:指心中所想之事无人可以寄托。9. 移棹舣空明:指划船至湖中心。10. 蘋风度、琼丝霜管清脆:指划船的声音和风声、笛声交织在一起。11. 咫尺挹幽香:指伸手可及之处有花香。12. 怅岸隔红衣:指远处的岸边隔着红色的衣物。13. 沧洲、心与鸥闲:指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与鸥鸟共处。14. 吟情渺、莲叶共分题:指心中的诗意飘渺,如同荷叶上的露水一样难以捉摸。15. 停杯久,凉月渐生,烟合翠微:指饮酒时间已久,月光渐渐升起,烟雾缭绕在翠微之中。【赏析】:
    这首词以描绘一幅美丽的湖上采莲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上片写景。“采绿”一词起兴,引出了全词的主题。“采绿”即采莲,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一种风俗活动。这里的“采绿”既指采莲,也暗含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
    “采绿鸳鸯浦”,描述了采莲人在水边采摘莲花的场景;“放画舸、水北云西”,则是描述人们乘船游湖的浪漫情景。这两句通过“采绿”和“放画舸”这两个动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欢快的氛围。
    “槐薰入扇,柳阴浮桨,花露侵诗”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场景的细节。槐树的香气随风飘进扇子中,柳树的影子在水中摇曳不定,花朵的露水沾湿了手中的诗稿。这些细节描写使画面更加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时刻。
    下片抒情。“点尘飞不到”,意味着自己远离尘世喧嚣,超脱于世俗之外;“冰壶里、绀霞浅压玻璃”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清澈透明的水面,以及水中倒映着的彩色荷花。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澄明和宁静。
    “想明珰、凌波远,依依心事寄谁”三句则转入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明珰,是一种装饰品,这里指代情人佩戴的饰品;凌波,则是指舞女踏着轻快的步伐前行的样子。这些词语都暗示了与情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然而,这份心意却无法传达给远方的人,只能寄托于山水之间,让心情随着流水漂泊。
    “移棹舣空明,蘋风度、琼丝霜管清脆”三句继续描绘了湖上的情景。移棹、舣棹都是划船的动作,而蘋风、琼丝则分别指代风吹拂下的荷叶和秋夜的霜气。这两句通过对比湖水中的景色与船上的声音,进一步丰富了整个画面的艺术效果。
    “咫尺挹幽香,怅岸隔红衣”两句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之情。咫尺之遥却难以触及那份幽香,只能远远地望着那红衣的身影。这里的“红衣”很可能指的是亲人的装束,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对沧洲、心与鸥闲,吟情渺、莲叶共分题”三句则描绘了与友人一起欣赏荷塘美景的情景。在这片美丽的荷塘中,作者与朋友共同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将心中的情感融入诗句之中。这里的“吟情渺”可能是指诗人的心情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莲叶一般难以捕捉,而“莲叶共分题”则暗示了朋友们共同分享这份美景和诗歌创作的乐趣。
    整首词以描绘采莲的美丽景色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刻画和深情的抒情表达,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