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百年,兄弟一世。
归乎其全,抑有公议。
遗墨散轶,得自名裔。
人其监兹,岂必名位。
【注释】
曾文昭:指南宋诗人曾巩,字子固。
时寒帖赞:意谓时世艰难,需要有志之士出来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以赞颂他的伟大业绩。
祖孙百年,兄弟一世:意谓祖孙两代人,同享百年的荣华富贵;兄弟俩共承一世之业。
归乎其全,抑有公议:意谓功成身退,合乎天下人的共同心愿。
遗墨散轶,得自名裔。人其监兹,岂必名位:意谓先人留下的遗墨散轶,是后代子孙所共有的。人们应当以此为榜样,不要追求名位和权势。
赏析:
此诗首句“曾文昭”,即曾巩(1019-1083),字子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任国史院编修官,后迁右正言、礼部郎中。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因论王安石变法之失而受打击,被贬谪监涪州酒。绍圣元年(1094年)再贬郴州(今湖南郴县),至死不返。他的诗文与欧阳修齐名,世称“欧公”与“曾公”。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议论痛快酣畅,辞采整丽,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全诗共六句,第一句“曾文昭”,即曾巩(1019-1083),字子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任国史院编修官,后迁右正言、礼部郎中。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因论王安石变法之失而受打击,被贬谪监涪州酒。绍圣元年(1094年)再贬郴州(今湖南郴县),至死不返。他的诗文与欧阳修齐名,世称“欧公”与“曾公”。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议论痛快酣畅,辞采整丽,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句“祖孙百年,兄弟一世”,是说曾巩一家世代繁衍,经历了百年岁月,兄弟两人一生都为国家效力,立下不朽的功勋。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曾巩家族的兴旺发达,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忠诚的情怀。
第三句“归乎其全,抑有公议”,是说曾巩虽然功成名就,但仍然保持着谦逊的品质,没有贪恋权力,而是选择了归隐山林,过着清静的生活。这里既赞扬了曾巩的淡泊名利、清高脱俗的品性,也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
第四句“遗墨散轶,得自名裔”,是说曾巩的遗墨散佚了很多,但这些遗墨却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他思想的宝贵资料。这里既体现了曾巩学术成就的伟大,又反映了后世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五句“人其监兹,岂必名位”,是说后人应该以此为榜样,不要追求名誉地位和权势。这是告诫世人要以曾巩为楷模,做一个淡泊名利、安于平凡、无私奉献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曾巩一生的回顾和评价,表达了作者对曾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它也启示后人要以曾巩为榜样,做一个淡泊名利、安于平凡、无私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