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王氏学术,终始不易。
虽有歉于识,然亦足以知其自信之力。
一偏之溺,异端之惑,视此手迹。
南康帖赞
王氏的学术,公用它来指导,始终如一。
虽然有些不足之处,但也足以证明他自信的力量。
偏信一端,受到异端的迷惑,都以他的书迹为依据。
注释:
公:指宋高宗赵构(1107-1187)。
王氏:指南朝梁武帝萧衍之侄,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之子、昭明太子萧统的孙子,字景文。
终始不易:始终如一。
歉于识:缺乏知识。
异端:指佛教。
手迹:指书法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南宋宰相王公的书法艺术的。诗中说“公用王氏学术,终始不易”,意思是王公使用王氏的学术,始终如一,没有改变过。这里所说的“学术”,是指儒家学说。王公作为南宋的宰相,他在政治上主张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这首诗就是赞扬他在书法艺术上能够坚守儒家的正统思想,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诗的后两句“虽有歉于识,然亦足以知其自信之力”,意思是尽管自己缺乏知识,但是他对自己的书法艺术有着充分的自信和信心。这里的“自信”是指对自己书法艺术的自信,而“力量”则是指这种自信的力量。这里所说的“自信”,可以理解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高超技巧的自信。而“力量”则是指这种自信所表现出的坚定和毅力。
最后一句“一偏之溺,异端之惑,视此手迹”,意思是说,即使是一些片面的看法和被异端误导的观点,也应以王公的书法为依据,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这里的“一偏之溺”指的是片面的看法或观点,“异端之惑”则是对异端思想的错误理解或误导。而“此手迹”则是指王公的书法作品。
这首诗通过赞美王公的书法艺术,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它也展示了王公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