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到一枝上,须啼三五声。
烟中犹仿佛,月下最分明。

闻子规其一

杨万里

《枕上闻子规二首其一》是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通过描绘子规啼鸣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欣赏。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飞到一枝上,须啼三五声。

诗句描述了一种生动的画面:子规(杜鹃鸟)栖息在树枝上,不断地啼叫,声音持续不断,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重要的事情。这种声音在夜晚尤为明显,月光下更是清晰可辨。

烟中犹仿佛,月下最分明。

这两句进一步细化了子规的啼鸣场景。虽然在烟雾中它的声音显得模糊,但在月光照耀下,它的歌声却异常清晰,如同在清澈的空气中一样。这里运用了“仿佛”与“分明”两个词语,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子规啼鸣的独特之处。

注释:

  • 杨万里: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林昉(宋代):不详。
  • 子规(杜鹃鸟):又名布谷,是中国传统的十二神鸟之一,象征着报晓和离别。
  • 飞到一枝上:指子规鸟停在树枝上。
  • 须啼三五声:形容子规鸟啼鸣的声音连续不断。
  • 烟中犹彷彿,月下最分明:描绘子规鸟在烟雾中的声音似乎不太清晰,但在月夜下则格外清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子规鸟啼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力。诗中所传达的情感深沉而不张扬,给人以宁静致远的艺术享受。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捕捉和表达,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细微之美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文人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倾向,强调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的抒发。

杨万里的《闻子规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声音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与自然美的交融体现。通过对子规鸟啼鸣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