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在江干寺,清凉更翠微。
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绝境长难得,浮生不拟归。
旅怀何计是,西崦入斜晖。

翠微亭

亭在江干寺,清凉更翠微。

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绝境长难得,浮生不拟归。

旅怀何计是,西崦入斜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站在翠微亭上,遥望远处的景色,心中涌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1. 第一句:“亭在江干寺,清凉更翠微。”

  • 注释: 亭子座落在江边的寺庙里,这里的气候更加清凉宜人。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寺庙之中,感受到的不同于外界的清冷与宁静,突出了自然环境与人造建筑之间的和谐美。同时,”翠微”也形容了亭子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2. 第二句:“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 注释: 秋风中,台阶上落下的松子发出清脆的声音,墙壁上的青苔被雨水打湿后呈现出一层薄薄的绿色衣裳。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声音和色彩的双重描写,生动地捕捉了秋天的自然细节。松子落下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苔衣则暗示着岁月的痕迹和季节的更迭。这种对比增加了诗句的层次感和深度。

3. 第三句:“绝境长难得,浮生不拟归。”

  • 注释: 在这个看似难以找到的地方,人们常常感叹人生短暂,不愿久留。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他观察到尽管这里是一个难得的隐居之所,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因此“浮生”往往让人感到不安。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其对超脱世俗纷扰的向往。

4. 第四句:“旅怀何计是,西崦入斜晖。”

  • 注释: 在如此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内心的旅行之思如何得到慰藉?夕阳西下时,又该如何度过余晖?
  • 赏析: 最后一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地方,一个人的内心旅行(即精神追求或内心反思)如何得到安慰?同时,诗人以夕阳西下的景象收尾,暗示了他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终结的敏感和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翠微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