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
一源甚澄静,数步忽潺湲。
此异孰可穷,观者增恭虔。
锦鳞无敢钓,长生同水仙。
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
我来动所思,致主愧前贤。
大道果能行,时雨宜不愆。
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

这首诗描绘了晋祠泉水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与政治清明的向往。

诗中的“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描述了晋祠中叔虞庙的位置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这里,作者通过“神哉叔虞庙”表达了对叔虞庙的赞美之情,而“地胜出嘉泉”则表明了周围环境的自然优势。

“一源甚澄静,数步忽潺湲”进一步描绘了泉水的清澈和动态美。这里的“一源”指的是泉水的起源,“甚澄静”表示其水质清澈透明,“忽潺湲”则形容泉水流动的声音。

“此异孰可穷,观者增恭虔”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敬畏之情。这里,“此异”指的就是泉水的美丽景色,而“孰可穷”则表达了这种美景是无穷无尽的。最后,“观者增恭虔”则强调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在第四句中,“锦鳞无敢钓”表达了诗人对水中生物的保护意识。这里,“锦鳞”指的是鱼,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而“无敢钓”则意味着人们不敢去打扰它们的生活。

第五句中的“长生同水仙”描绘了泉水与水仙花之间的亲密关系。这里,“长生”可能指的是水仙花的生命长久,而“水仙”则是晋祠中的一景。

第六句中的“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则描绘了晋祠周边农田的景象。这里,“千家”可能指的是附近的农户数量众多,而“溉禾稻”则是指灌溉农田,为庄稼提供水源。最后,“满目江乡田”则表达了这些农田遍布整个江乡的画面。

第七句中的“我来动所思,致主愧前贤”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的敬仰之情。这里,“我来动所思”可能指的是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而“致主愧前贤”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认识,即要效仿先贤们治理国家、造福人民。

最后一句“大道果能行,时雨宜不愆”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治理方式的期待。这里,“大道”可能指的是治国之道或社会规律,而“时雨宜不愆”则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及时降雨,避免旱灾的发生。

整首诗通过对晋祠泉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清明、民生安定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