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
谢公创危亭,屹在高城头。
尽览洲中秀,历历销人忧。
作诗刻金石,意垂千载休。
我来亭蚤坏,何以待英游。
试观荆棘繁,欲步瓦砾稠。
嗟嗟命良工,美材肆尔求。
曰基复日搆,落成会中秋。
开樽揖明月,席上皆应刘。
敏速迭唱和,醺酣争献酬。
老子素不浅,预兹年少俦。
九日重登临,凉空氛气收。
风来雁声度,云去山色留。
西郊有潭菊,满以金船浮。
雅为君子寿,外物真悠悠。
过则与春期,春时良更优。
焰焰众卉明,衮衮新泉流。
箫鼓动地喧,罗绮倾城游。
五马不行乐,州人为之羞。
亭焉讵可废,愿此多贤侯。
【注释】
- 南阳:地名,位于今天中国河南省。
- 绝胜:极好,非常出色。
- 谢公:指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
- 高城头:指高楼之上。
- 销人忧:消除人们忧愁。
- 金石刻诗:在金石上镌刻诗歌。
- 英游:英明的游子,即有才华的人。
- 谢基复日:谢安所建的亭子的地基和结构。
- 落成会中秋:亭子竣工的时间是中秋节前后。
- 樽:酒杯。
- 应刘:应声而歌,意即随声附和。
- 老子:这里指作者自己。
- 九日重登临:指作者在重阳节时再次登上览秀亭。
- 氛气收:指云雾散去,天气晴朗。
- 西郊有潭菊:指在西郊有个叫潭菊的地方,那里菊花盛开。
- 雅为君子寿:以美好的言辞来祝福君子长寿。
- 外物真悠悠:外界事物真是如此悠远、淡漠。
- 过则与春期:路过此地时正值春天。
- 焰焰众卉明:指众多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 衮衮新泉流:指源源不断的泉水流淌。
- 箫鼓喧地:指演奏音乐的声音喧哗地响遍大地。
- 罗绮:指华丽的服饰。
- 五马不行乐:形容地方长官骑马出游时不携带乐队。
- 州人为之羞:当地人因为此事感到羞耻。
- 亭焉讵可废:即使如此,这个亭子还是不应该废弃掉。
- 愿此多贤侯:希望这个地方能有贤明的太守治理。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览秀亭为中心,写诗人游览览秀亭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并抒发了其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望。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六句写览秀亭的自然景观;中间十句写诗人游览览秀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伤;后六句写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及愿望。
第一段(一二句)先交代了诗人游览览秀亭的地点,并引出了诗人对览秀亭的评价:“南阳”,一个“绝胜”的字眼,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观的赞美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在此地的心情愉悦,对自然之美有着浓厚的兴趣。接着,诗人又以谢安为例,进一步说明了这里的景色之美丽。
第二段(三四至六句)写诗人游览览秀亭时所见的自然景物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他内心的喜悦与畅快,同时也隐含了他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用“历历销人忧”来形容览秀亭中的美丽景致,使人忘却烦恼,体现了他的豁达心态。同时,诗人也通过“作诗刻金石”,“开樽揖明月”等举动,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展望。
第三段(七至十句)则是诗人在游览览秀亭的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诗人通过对览秀亭周边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览秀亭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此外,诗人还通过“美材肆尔求”、“预兹年少俦”、“良更优”、“焰焰众卉明”、“衮衮新泉流”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览秀亭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从而引发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尾联(十一至十二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与祝愿。诗人通过描绘览秀亭周边的环境,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同时,诗人又用“多贤侯”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地方官员治理能力的期待和希望,希望能够得到一位贤明的太守来治理这个美丽的家园。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层次分明;在语言上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在思想内容上深邃、丰富,既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在艺术表现上,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力。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