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侯风概似虞薰,醉饱初疑对苾芬。
一日君尝南浦水,六年我踏宝峰云。
诗情赋物已闻命,山色溪光傥见分。
群盗何曾念王粲,相逢聊喜见斯文。

郑侯风概似虞薰,醉饱初疑对苾芬出自《次韵郑公实见赠二诗其一》,是宋朝诗人洪炎的一首七言绝句。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介绍
  • 洪炎,字德炎,号豫章四洪之一,出身于书香门第,由祖母启蒙。他与兄弟们洪朋、洪刍、洪羽合称“豫章四洪”,是江西诗派的代表性人物。
  1. 诗词原文
    郑侯风概似虞薰,醉饱初疑对苾芬。
    一日君尝南浦水,六年我踏宝峰云。
    诗情赋物已闻命,山色溪光傥见分。
    群盗何曾念王粲,相逢聊喜见斯文。

  2. 词句释义

  • “郑侯风概似虞薰”中的“郑侯”指诗人郑公实,而“风概”指的是其风度和气度,“似虞薰”形容郑公的风采像虞舜时期的芬芳气息一样令人愉悦。
  • 在“一日君尝南浦水”中,“君尝”表示诗人曾经到访过南方的水边之地,可能指某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或自然景观。这里的“南浦水”很可能是指长江的源头之一,即南浦江,它发源于云南省玉龙雪山,流经丽江古城,最终注入金沙江。
  • “六年我踏宝峰云”中的“宝峰云”指峨眉山,峨眉山以其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被誉为“佛国天堂”。
  • “诗情赋物已闻命”中的“诗情”指的是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而“赋物”则是指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善于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 “山色溪光傥见分”中的“山色”指的是山的颜色,而“溪光”是指溪水的光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美景的独特感悟和欣赏。
  • “群盗何曾念王粲”中的“群盗”指的是盗贼,而“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战略家,被曹操任命为荆州从事史,后来成为建安七子之首。这句诗可能在比喻盗贼不会干扰诗人的创作,或者诗人不会被盗贼打扰。
  • “相逢聊喜见斯文”中的“斯文”指的是文化和学识,“相逢”指的是诗人与朋友或同道中人的相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以及对于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1. 赏析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洪炎不仅在文学上有所造诣,而且他的人格魅力和审美情趣也相当高。他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以饮酒作诗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山水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洪炎的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充满了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