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每伤人人亦忧,花蒙两眼雪蒙头。
干戈满地不可触,蓑笠为家何处浮。
秋入鸣蝉催暑去,酒如凝露与清谋。
写成庾信江南赋,更续相如老倦游。
诗歌赏析
诗句原文
忧每伤人人亦忧,花蒙两眼雪蒙头。
干戈满地不可触,蓑笠为家何处浮。
秋入鸣蝉催暑去,酒如凝露与清谋。
写成庾信江南赋,更续相如老倦游。
注释
- 忧每伤人人亦忧:每有忧愁,人也会感同身受。
- 花蒙两眼雪蒙头:形容双眼被雾花、雪花覆盖的情景,喻指内心的苦闷与迷茫。
- 干戈满地不可触:地上布满战争用的兵器,无法接触或靠近,象征社会的动荡不安。
- 蓑笠为家何处浮:以蓑衣和斗笠为家,在乱世中飘泊不定。
- 秋入鸣蝉催暑去:秋日的蝉声伴随着暑气的消退,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酒如凝露与清谋:比喻饮酒如同露珠般清澈透明,用以洗涤心灵,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 写成庾信江南赋:仿照庾信的《哀江南赋》风格,抒发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 更续相如老倦游:效仿司马相如辞官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与追求安逸生活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悲愤与无奈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纷扰、百姓颠沛流离的场景来表达对国家动荡不安、人民受苦受难的深切关怀。首联“忧每伤人人亦忧,花蒙两眼雪蒙头”直接点明主题,将忧愁扩散到每个人的心中,而这种忧愁又因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的无助而显得更加沉重。颔联“干戈满地不可触,蓑笠为家何处浮”进一步描绘了战乱中的人们只能以简陋的居所和蓑衣斗笠为伴,生活无依无靠的凄惨景象。颈联“秋入鸣蝉催暑去,酒如凝露与清谋”则通过秋天蝉声的变化和饮酒时的心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通过饮酒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尾联“写成庾信江南赋,更续相如老倦游”则是诗人以庾信的《哀江南赋》自况,同时表示自己想要效仿古人隐居江湖、远离尘世的逸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民众疾苦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