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太手熟,岁岁厄吾乡。
千里均州县,三旬殊雨旸。
谁云不私覆,乃尔分此疆。
遂令远游子,转盼生炎凉。
注释:
六月乡城不下雨,祈祷赛祭没有回应。得建康书一雨连半月至,以望日祈求晴。感而为诗。
苍苍太手熟,岁岁厄吾乡。
千里均州县,三旬殊雨旸。
谁云不私覆,乃尔分此疆。
遂令远游子,转盼生炎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建康(今南京)的书信后写的。当时,诗人正在外为官,他看到家乡连年天旱,心中十分担忧。于是,他给建康写信,希望能得到一点雨水的恩泽。然而,信中并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因此,他感到十分失望。
“六月乡城不降雨,祷赛无应得建康书一雨连半月至”,首句就点明了诗人在外为官,却无法回家,只能寄希望于远方的雨水。而实际上,雨水并没有如期而至。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助,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苍苍太手熟,岁岁厄吾乡”,这里的“苍苍”一词,用来形容大地苍茫、无边无际,给人一种苍老、厚重的感觉。而“太手熟”则是指人们对于自然规律已经非常熟悉,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不会。但在这个时期,他们却不能准确预测到何时会有雨水降临。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不安。
“千里均州县,三旬殊雨旸”,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时局的直接表述。他认为,无论是在千里之外的州县,还是在遥远的京城,人们都期盼着雨水的到来。但实际情况却是,雨水迟迟不来,使得人们的心情变得焦躁不安。这一句既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局的不满和失望。
“谁云不私覆,乃尔分此疆”,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真的是天公不作美吗?其实不然,这是由于统治者的私心所致。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土地划分得过于精细,使得雨水不能均匀地分布到每一个地方。这一句既揭露了统治者的自私本质,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的渴望。
“遂令远游子,转盼生炎凉”,最后一句是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感慨。他身处异乡,无法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每当他看到家乡的天空,就会想起那些热辣辣的日子,让他感到痛苦和无奈。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诗人在外为官的处境以及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社会的关切。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