晖晖丽日旆悠悠,千骑班春古寺幽。
篆破高青知野火,点残横绿掠沙鸥。
微行曲折如羊坂,乱石峥嵘似虎丘。
暮霭馀霞趣归兴,溪鱼林鸟自迟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从诗歌的题材主题、主要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语言特色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内容概括出诗歌所传达的主旨。
“晖晖丽日旆悠悠”意思是:灿烂的阳光下旌旗飘飘随风飘荡。这一句写游寺所见之景。“晖晖丽日”,是说太阳高照,光辉照耀,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觉。“旆”即旌旗,这里指旗帜。“悠悠”,是飘荡的意思。这句诗写春日晴空,丽日高照,阳光明媚,风和日暖,人们骑马出游,旌旗飘扬,十分壮观。诗人以“晖晖丽日”“旆悠悠”来表现春天的景色,烘托游春时欢乐的心情。
“千骑班春古寺幽”意思是:成千上万的骑兵在春天里游览古老的寺院幽静的地方。这一句写游寺所见之景。“千骑”,指众多的人。“班”,通“骈”。骈集、聚集。“春”指春季。“班春”,就是聚众游乐。“幽”,是安静、幽静的意思。这句诗写在游赏古寺时所见的景色,通过游人众多与景物清幽的对比,突出游寺的兴致。
“篆破高青知野火,点残横绿掠沙鸥”意思是:用篆字刻画出的高青山野草被烧焦了,点画中的绿色被横划的树枝遮住了。“篆破”,是指雕刻着篆书的石碑或石刻上的文字因风吹雨打得模糊了。“篆”,古代一种文字,又叫篆字,相传是大篆。这里指刻有篆字的石碑或石刻,也泛指文字。“高青”,指青色的山峰。“点残”,指树木的枝条纵横交错,把绿色的树丛遮盖得不均匀,显得斑驳陆离。这一句写游寺所见之景。“沙鸥”,指水鸟。这里指飞鸟。这句诗写游寺时所见的景色,通过游人众多与景物清幽的对比,突出游寺的兴致。
“微行曲折如羊坂,乱石峥嵘似虎丘”意思是:轻装简从地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乱石嶙峋,犹如虎丘山上险峻的山峰。这一句写游寺所见之景。“微行”,意为轻装简从,步行缓慢而悠闲地走。“曲折”,形容弯弯曲曲的样子。“羊坂”,山名。这里比喻曲折小路。“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虎丘”指虎丘山。这一句描写游寺时所见的景色,通过游人众多与景物清幽的对比,突出游寺的兴致。
“暮霭馀霞趣归兴,溪鱼林鸟自迟留”意思是:傍晚的薄雾和晚霞勾起了归乡的兴致,溪边游动的鱼儿和树林间的鸟儿各自悠然自得地留下。这一句写游寺时所见之景。“暮霭”,“余霞”,都是傍晚时分天空出现的云霞。“趣归兴”,“趣”是追求的意思,“归兴”指回家的欲望。“溪鱼”,指溪水中的鱼儿。“林鸟”,指树林里的鸟儿。这两句诗描写游寺时所见之景,通过游人众多与景物清幽的对比,突出游寺的兴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云的作品,此诗为《陪陈使君游东禅寺》组诗之一。顾云,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首句“晖晖丽日旆悠悠”,写春日阳光明媚,旌旗招展,人马浩荡,游人如织,一派热闹景象。次句“千骑班春古寺幽”,写游人众多,游寺的兴致盎然,寺庙宁静幽深。第三句“篆破高青知野火,点残横绿掠沙鸥。”用篆文雕刻的高青山野草被烧焦了,用点画勾勒的横生绿枝遮盖住了沙鸥。末句“微行曲折如羊坂,乱石峥嵘似虎丘。”轻装简从地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乱石嶙峋,犹如虎丘山的山峰。最后两句“暮霭馀霞趣归兴,溪鱼林鸟自迟留。”傍晚的薄雾和晚霞勾起了归乡的兴致,溪中游动的小鱼和树林里的鸟儿各自悠然自得地留下来。
本篇描绘了一个游春的队伍。诗人以“千骑”开头,交代了人数之多,场面之大。接着又写了队伍在春天里游览古老寺院的情景。全诗以游人众多和景物清幽作对比,表达了作者游山的乐趣和喜悦之情,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