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鸡缩颈未鸣晨,已听舂容入梦频。
未必佛徒知警悟,祗能唤起利名人。
相国寺钟
寒鸡缩颈未鸣晨,已听舂容入梦频。
未必佛徒知警悟,祗能唤起利名人。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
- 寒鸡:形容鸡因寒冷而蜷缩脖子的样子。
- 缩颈:指的是鸡因为寒冷或害怕而将脖子缩进身体中的行为。
- 未鸣晨:即在清晨时分还未打鸣。
- 未鸣晨:指鸡在冬天或者天还没亮的时候不会打鸣。
第二句:
- 已听舂容入梦频:舂容指的是杵臼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声音的连续不断。
- 入梦频:意思是声音多次进入梦中,形容声音非常响亮和持续。
第三句:
- 未必佛徒知警悟:不一定所有的佛教徒都了解或意识到这些警示和觉悟。
- 未必:表示否定的意思,意为“可能不”。
- 佛徒:指信仰佛教的人。
- 警悟:指对某种情况有深刻的理解或醒悟。
第四句:
- 祗能唤起利名人:只能唤醒那些追求利益的人。
- 祗:只是,仅仅的意思。
- 利人:指为他人带来利益的人,也常指那些以利益为重的人。
- 人:指人类,在这里特指出于私欲的人。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寺庙中的钟声,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反思。首句描绘了一幅寒冷早晨的场景,紧接着通过声音的描述,展现了钟声的持续和频繁,暗示着社会生活中的喧嚣和忙碌。第二句则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所有的佛教徒都具备警醒的能力。第三句则进一步探讨了这种警醒的必要性,并指出这种警醒往往只被那些追求个人利益的人所关注。整首诗通过对钟声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们忽视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