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地风来怒涛起,惊散沙汀双翡翠。
谁将仙匹锁金笼,孤飞吟叫烟波里。
古生开锁放珍禽,春江日暖重相寻。
巧舌相和苇风软,绮翼交飞菰浪深。
壮哉古生真任侠,气义肝肠何激烈。
功成不复更偷生,一剑挥霜襟溅血。
世间美事多参商,白马青梅人断肠。
古生埋没在何处,江山流水空茫茫。

【注释】

古生:指鹦鹉。卷地风来怒涛起,惊散沙汀双翡翠:狂风卷地而来,掀起了怒涛,使岸边的沙滩上的两只翠绿色的翡翠鸟惊飞。

谁将仙匹锁金笼:是谁把仙鹤当作珍禽关进笼子。

孤飞吟叫烟波里:独自飞翔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发出鸣叫。

开锁放珍禽,春江日暖重相寻:打开笼子让珍禽恢复自由,春天温暖,它们又在一起游玩。

巧舌相和苇风软,绮翼交飞菰浪深:巧舌互相协调,芦苇风轻轻吹拂着,翅膀相互交错,在浅水中翱翔。

壮哉古生真任侠,气义肝肠何激烈:真是一个真正的侠客啊!他的气概和道义多么强烈!

功成不复更偷生,一剑挥霜襟溅血:功名成就后,再也不想苟且偷生,拔出剑来,挥动着衣袖上的霜气,溅出了血迹。

世间美事多参商,白马青梅人断肠:世间美好的事很多,就像参、商星运行一样,令人痛苦不已,让人心碎。

古生埋没在何处,江山流水空茫茫:古生究竟被埋藏在什么地方了呢?只有那滚滚流淌的大江和无边无际的原野。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描写了一位侠士的英勇行为和高尚品格。诗中通过对鹦鹉(即古生)的描述,表达了对侠者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

第一句“卷地风来怒涛起,惊散沙汀双翡翠”,描绘了一幅狂风席卷、波涛汹涌的景象,使岸边的沙滩上的两只翠绿色的翡翠鸟惊飞。这里的“卷地风”象征着猛烈的自然力量,而“怒涛起”则暗示了环境的险恶。翡翠鸟是美丽的鸟类,它们的离去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易逝。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

第二句“谁将仙匹锁金笼,孤飞吟叫烟波里”,揭示了鹦鹉(即古生)被囚禁的情景,它孤独地飞翔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发出哀鸣。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古生的无辜和无助。鹦鹉本是自由自在的生物,却被人类关进了笼子里,这不仅是对它自由的剥夺,也是对人类道德的讽刺。

第三句“古生开锁放珍禽,春江日暖重相寻”,则展现了古生获得自由后的喜悦与激动。他解开了束缚,让珍禽恢复了自由。春天温暖的日子,他们再次游玩于江面之上。这里通过描绘鹦鹉欢快的游弋姿态,表达了古生内心的满足和自由的喜悦。

第四句“巧舌相和苇风软,绮翼交飞菰浪深”,进一步描绘了鹦鹉在水中翱翔的优雅姿态。它们巧妙地调整自己的舌头和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这种描绘既表现了鹦鹉优美的体态,也体现了它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五句“壮哉古生真任侠,气义肝肠何激烈”,则是对古生性格的赞美。他勇敢无畏,不畏强敌,有着一颗豪迈的心和强烈的正义感。这里的“任侠”二字,不仅形容了古生的英勇行为,也反映了他所坚守的道德准则。他的气节和义举如同烈火般炽热,令人震撼。

第六句“功成不复更偷生,一剑挥霜襟溅血”,则是对古生的最终选择的肯定。他为了信仰和原则不惜牺牲生命,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当他拔出剑来,挥动着衣袖上的霜气,溅出了满身鲜血时,他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这不仅是对古生英勇行为的赞誉,也是对他精神品质的颂扬。

最后一句“世间美事多参商,白马青梅人断肠”,则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回顾和总结。世间的美好事物虽然众多,但如参、商二星运行般短暂而易逝,令人感到遗憾和悲伤。而古生的命运却如同一匹白马和一颗青梅树,虽然短暂却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这句结尾既表达了对古生命运的感慨,也寓意着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保持乐观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鹦鹉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古生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同时,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人性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