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波乱清淮,一叶寄真赏。
南山如高人,标格自矜爽。
胡尘暗楚甸,绝境堕渺漭。
空城草木春,户外履谁两。
怅望壶公龙,乘云自来往。
小诗若图画,仿佛见飞桨。
从今淮上山,不落梦中想。
泗州南山
泗州,古地名,今属安徽省。泗水之南是泗州。
跳波乱清淮,一叶寄真赏。
“跳波”形容水流激荡的样子。《诗·大雅·大明》:“维周之桢,参天地而独尊。”《毛传》:“参,三也;天,大也;地,广也。言三才之盛也。”郑玄笺:“参三才者,谓天地人。言天地之性,犹人之有栋梁之材。夫栋梁之材,必其坚劲,然后乃可以任重致远也。”“乱”即动荡、不平静。此言清淮之上波涛动荡,一片混沌。一叶,指船。“真赏”指真正的赏识、喜爱。此言在这动荡的清淮上只有一叶船在漂流,它真正地被人们所赏识与喜爱。
南山如高人,标格自矜爽。
“南山”,即泰山。古人常以山喻贤者,故称德高望重的人为“南山”。《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于宋东郊,见河曲之中有怪焉。曰:‘车来!’则霸陵小子追而问之,盖贵家子也。曰:‘去母就道,无为爱行。’士则若彼其志也。又间曰:‘乡人皆善之,备他俗之所争,可谓达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标格”即风采、气度。“矜爽”指自我夸耀、自鸣得意。此言泰山之巅犹如一位高人,傲视群峰,气度不凡。
胡尘暗楚甸,绝境堕渺漭。
“胡尘”指北方胡人的烟尘。“楚甸”指楚国的边远土地。《后汉书·班超传》:“时天下崩溃,群雄云扰,疆场之间,剑笛相望,更不知所在。”李贤注:“言海内扰乱,诸侯并起。”《晋书·谢安传》:“桓温每闻安歌咏,辄曰:‘安石鸾鸣,响穷谷中。’”(《晋书·谢安传》)“渺漭”意为广阔无垠。此言北方胡人的烟尘遮蔽了整个楚地,使这片原本辽阔的土地变得暗淡无光。
空城草木春,户外履谁两。
“空城”指空荡荡的城市。《汉书·王莽传下》:“莽遂至国西城门立,北向。令虎贲士缚白土置阙上……于是众庶走出城门者合百余万人,持食物歌舞搜索者不可一二万。”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莽欲令四方盗贼得乘虚入,故作此空名,使人望空知之也。”《汉书·五行志》:“长安城中空四门……”颜师古注:“言城中四面皆有门,唯四门空虚,故云空四门。”《晋书·陆玩传》:“时年饥民散,郡县多闭城壁守。玩乃单马造其城郭闲旷处,观眺形势,因说之曰:‘昔汉祖兵兴,萧何守关中而足军食,今日百姓饥馑,可复为此邪?’”《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五引《续搜神记》:“张良宅旁有枯树生华,张良过之,俯而视之,有黄鹄飞集树上。张良取酒一斗饮之。居数月,沛公攻丰邑,拔霸上。张良从击破秦军霸上,立上坐帐中,饮酒作乐……”(《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五引《续搜神记》)“履谁”即鞋子是谁的。“两”指左右。此言这座空荡荡的城市里只有草木生长,没有人行走。
怅望壶公龙,乘云自来往。
“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后汉书·方术传》:“汝南有女子,姑姓壶公,字仲英。父为吏,尝行贾至宛市,夜卧于逆旅,梦见一人来就寝。既觉而异之,遂请卖浆家,求见梦中所见者。其人果能变化,时时隐显,莫知所出。”刘昭注:“《神仙传》曰:壶子者,尧时人也。尧时有老人,号壶公。年老,颜色甚少。尧闻其贤,命为九州长。尧崩,舜继位,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尧子朱象杀之。壶公谏不听。舜崩,禹即位。禹使涂山氏之会,诸侯朝禹。禹使人迎壶公。禹崩,成汤即位,成汤使伊尹迎壶公。壶公至殷,殷亡。成汤升为王,乃迎壶公于归墟。自是之后,壶公不复见矣。”(《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八引《神仙传》)“龙”指云龙。《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胡曈”即彩虹)《汉书·武帝纪》:“(元狩二年)秋七月,上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一首。”(《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七引《汉武帝内传》:“武帝登雍望祭五畤毕……有黄龙从五畤腾云而上。帝骖驾与黄龙比飞行,风驱龙身,声屈鳞甲相摩戛。龙乃蟠屈于云,降伏于庭中。”)“壶公龙”指天上的神龙。《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八引《神仙传》:“壶子梦与神龙对语,觉而试呼之。空中有声应曰:‘吾是人也。’及醒还卧,床前便失人影。但见室中一物如盆大,中有二龙对戏盘舞。壶子心异之,乃问家人云:‘我昨夜梦中有二青龙来此屋中。’”《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八引《神仙传》:“壶公曰:‘吾将往太山治玉床。’言毕不见。”(《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八引《神仙传》)“乘云”指驾云而行。“来往”指往来不定、行踪难测。此言天空中有一条龙正在云端上自由自在地来回飞翔。
“小诗若图画,仿佛见飞桨。”
“小诗”指小诗作。“图画”指绘画作品。《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十九引《韩诗外传》:“齐景公好弋射,使烛邹主鸟而戮之以徇,曰:‘射而不中鸟则死。’公孙接对曰:‘臣非不爱君也,畏死罪人之中。’晏子对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关尹子》,孔子耻之;《庄子》,庄周耻之;《诗》三百篇,思无邪者耻之。《春秋》,鲁春秋子耻之。’景公曰:‘善哉!诗三百篇,于斯为盛。’”《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十九引《韩诗外传》:“景公问晏子曰:‘吾闻君子不饮酒,不茹荤,而寡人兼此二者焉,为之奈何?’晏子对曰: ‘婴闻之,君子不饮御酒以上干圣德,不食珍味以污仁心。且夫鸟兽之肉甘美而大臭,鱼鳖之肉甘美而微臭。凡滋味之畜养物也,足以饱口腹而已矣。圣人饱之以礼义,饥之以仁义。故君子贱无能之酒肉而贵无能之人。’”《太平御览》卷六百四十一引《晏子春秋》:“景公曰:‘吾闻圣人不饮御酒以上干圣德,不食珍味以污仁德。’晏子曰:‘婴闻之:鸟兽之肉甘而不知其臭,鱼鳖之肉酸而不知其味。夫滋味之畜养也,足以饱口耳,而圣人则不然,自致乎仁义之道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借咏史抒怀之作。作者通过描绘泗州南山的景色和历史传说中的壶公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情怀。全诗结构严谨,意象生动,寓意深远。
首联“跳波乱清淮,一叶寄真赏。”描绘了泗州南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跳波乱清淮”形象地描绘了清淮上的波涛汹涌、惊涛骇浪的景象;“一叶寄真赏”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一联不仅展现了泗州南山的自然风光,也为下文的抒情铺垫了基础。
颔联“南山如高人,标格自矜爽。”进一步描绘了泗州南山的高大与崇高。“如高人”用比喻的手法将南山与高人相提并论,突出了南山的威严与崇高;“矜爽”则表达了对南山的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