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斯文祸,苍茫可问天。
百年曾未半,千载忍无传。
梁木谁扶厦,狂澜莫障川。
吞声言不忍,有泪彻重泉。
这首诗是杜甫在得知好友吕温去世的消息后所作。诗人悲痛万分,对朋友的离去感到惋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化传承的担忧。
诗人感叹文化的损失,“恸哭斯文祸”。他认为文化的灭亡是一种灾难,因此他感到非常悲痛。
他感叹生命的短暂,“百年曾未半”,他认为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仿佛只有不到一半的时间。这种感慨让他深感生命的无常。同时,他也希望人们珍惜生命,不要浪费在无益的事情上。
诗人担忧未来的传承问题,“千载忍无传”。他认为如果文化不能被后人继承,那么这种损失将会延续千年。这种忧虑让他感到非常焦虑。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重视文化的传承,不要让历史的瑰宝消失。
诗人表达了他对吕温逝世的遗憾和悲痛,“梁木谁扶厦,狂澜莫障川”。他认为吕温就像一座大厦中的梁木,一旦倒下,整个大厦都将倒塌。同时,他也担心像狂澜一样的乱世会阻碍文化的传播。
诗人表达了他对吕温的思念之情,“吞声言不忍”,他无法忍受这样的痛苦,只能默默地哭泣。他的泪水如同重泉一般,深深地流淌在心间。同时,他也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悲痛,帮助他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哀悼、对文化传承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恐惧。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悲痛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