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之子,彼仲女者。
考之古今,如仲者寡。
有德之容,有德之性。
所好所习,一出于正。
貌庄而丽,气温而醇。
女子之中,而有斯人。
慈良端厚,内敏而重。
终日寡言,亦不戏弄。
字无难易,所见辄识。
不知此女,从何而得。
读释氏书,欣然有适。
身之所有,皆出自然。
如何不幸,不假之年。
扬州道中,死于六月。
二十七日,暑气酷烈。
二十九日,三更大殓。
形神如生,体亦不变。
其气甚洁,其香甚郁。
附于身者,何用珠玉。
不知此女,而往何处。
杳杳冥冥,云霞烟雾。
世之所有,则维其常。
若斯人者,独秀孤芳。
吾于其母,是为内兄。
哀吟恻恻,慰其死生。
【注释】
哀吟赠蔡子骧女
蔡氏之子,彼仲女者。——指蔡子骧之女。蔡子骧是作者的好友。
考之古今,如仲者寡。有德之容,有德之性。所好所习,一出于正。貌庄而丽,气温而醇。女子之中,而有斯人。慈良端厚,内敏而重。终日寡言,亦不戏弄。字无难易,所见辄识。不知此女,从何而得。读释氏书,欣然有适。身之所有,皆出自然。如何不幸,不假之年。——此女天资聪慧,学识渊博,对佛教经典也有很高的理解力。但不幸英年早逝,令人痛心疾首。
扬州道中,死于六月。——蔡子骧的女儿在扬州去世。
二十七日,暑气酷烈。二十九日,三更大殓。形神如生,体亦不变。其气甚洁,其香甚郁。附于身者,何用珠玉。——蔡子骧的女儿在热浪蒸腾的七月二十九日去世,尸体完好无损,仿佛生前一样。她的香气浓郁而持久,连身上穿的衣物也不需要珍珠玉石来装饰了。
不知此女,而往何处。杳杳冥冥,云霞烟雾。世之所有,则维其常。若斯人者,独秀孤芳。吾于其母,是为内兄。哀吟恻恻,慰其死生。——蔡子骧的女儿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留给人们的印象就像天上飘动的云彩和变幻莫测的云雾。世上的人都会按照常理行事,然而像蔡子骧的女儿这样杰出的人才却是难以找到的。我作为她的母亲的儿子,对她感到惋惜和怀念,于是写下这首诗来安慰她。
【赏析】
《哀吟赠蔡子骧女》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作品。全诗共七章,前四章主要描写蔡子骧女儿的才华与气质;后三章抒发对这位才女的追忆和哀悼之情。
“哀吟赠蔡子骧女”一句点明题旨,即诗人为悼念朋友的女儿而作此诗。开篇即点出这位女子的名字,并对其才华与德行加以称赞。《礼记·檀弓下》曰:“丧礼,哀戚之至也。”这里以“哀吟”二字点明题旨,表明诗人因丧友之女而悲痛万分,因此借吟咏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友人女儿的才华与德行与其他女性相比,突出其与众不同之处。
“有德之容”两句,写友人女儿容貌端庄秀丽、性格温文尔雅。“其性”,指她的性情,即“其性温和”。这两句赞美了她的外貌与性格,同时也暗示了她将来的成就。接下来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品德和才华:她的所好所习都符合正道,而且记忆力强,见闻广博。这些特点表明她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良好修养的女性。
“貌庄而丽”两句,描述女子的美貌和气质。“其气”,指她的气度、气质。这两句赞美了她的美貌与气质,同时暗示了她将来的成就。接下来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品质和才能:她虽然言语不多,但并不轻浮嬉戏;字迹虽然简单,但一看就明白。这些特点表明她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修养的女性。
“不知此女”两句,写女子的死亡原因。“如何不幸”,意为“怎么这么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女儿的惋惜和同情之情。这里的“不幸”不仅指的是生命的短暂,更是指她的人生道路充满坎坷和不易。“不假之年”,意味着她在年轻时就英年早逝,这样的遭遇让诗人感到十分悲痛。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描述了友人女儿去世时的场景以及人们对她的哀悼之情。“扬州道中”,交代了死亡地点及时间背景。“死于六月”,表明女子是在夏季时节离世的。这一细节描绘了当时的季节特征和社会环境。
“二十七日”两句,写女子离世的具体时间及天气状况。“暑气酷烈”形容天气炎热而闷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适。“九月二日夜”,说明死亡的具体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后的第二天。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暗示了女子离世的原因与当时的节日氛围有关,也可能反映了她生前的某些特殊经历。
“形神如生”两句,写女子离世时的情景及其影响。“形神如生”,形容女子离世时身体和精神都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仿佛生前一样。这与前面提到的“不假之年”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短暂和不幸。“体亦不变”,则表明即使她已经离世多年,但她的形象和气质仍然深深留在人们的心中。这两句话既表达了对死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最后三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亡友女儿的追忆和哀悼之情。“吾于其母”,即诗人对于亡妻(即友人女儿的母亲)怀有深深的怀念之情。这种感情既包含了对亡妻的思念和怀念,也包含了对她所生养的孩子的牵挂之情。“是为内兄”,则表明诗人与友人的女儿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有血缘上的联系(亡妻是友人的女儿的母亲),又有情感上的联系(两人共同育有一子)。这种关系使得诗人对于友人的女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使她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这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情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亡友女儿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