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发寻春去,宁知生路赊。
檐牙啄晴汉,屐齿散平沙。
风偃陵陂麦,云垂间道花。
芳菲看即过,留滞改年华。

野亭

兴发寻春去,宁知生路赊。

檐牙啄晴汉,屐齿散平沙。

风偃陵陂麦,云垂间道花。

芳菲看即过,留滞改年华。

注释:

  • 野亭:即“野亭子”,泛指山野之中的亭子。
  • 兴发:心情激荡,兴致勃勃的样子。
  • 寻春:寻找春天的到来。
  • 宁知:哪里知道。
  • 生路:生命之路,人生的道路。
  • 檐牙:房檐像牙齿一样突出。
  • 啄:像鸟嘴一样伸入,这里比喻飞入、进入。
  • 晴汉:晴朗的天空。
  • 屐齿:木屐的齿,行走时踩在地面上的齿状物。
  • 风偃:风吹偃,风倒伏。
  • 陵陂:山间的小水沟或者低洼地带。
  • 云垂:云朵下垂。
  • 间道:中间的道路。
  • 芳菲:花朵,这里特指春天的花朵,即春花。
  • 即:就,很快。
  • 留滞:滞留,停留不前。
  • 改:改变。
    赏析:
    这首《野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欣喜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诗中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首句“兴发寻春去”,表达了诗人因对春天的喜爱而急切地去寻找春天的心情。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第二句“宁知生路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这里的“生路”并非字面上的出生之路,而是比喻人的生命之路,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诗人用“赊”字来形容生命的路途悠长且艰难,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和未知的恐惧。
    接下来的三句“檐牙啄晴汉,屐齿散平沙”,则是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具体描写。通过生动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檐牙如鸟嘴般伸入晴空,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活力;而屐齿在平沙上散落,则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这些细节描绘不仅美化了画面,也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最后两句“风偃陵陂麦,云垂间道花”,则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通过对比风和云的力量,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美丽。这里的“花”不仅指春天的花,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美好但易逝的事物,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与之伴随的人生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人生寓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