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山城已过春,黄鹂紫椹意相亲。
天公奈何不肯雨,小麦含秀安得吐。
闻道天公大仁圣,风伯何能回雨令。
恐是风伯老儿凶,长涂未许骋群龙。
前年流草有馀胔,谁言今朝尚忧此。
内降白麻出上阁,新相为霖君莫恶。

君莫恶行

寂静山城春已过,黄鹂紫椹共欢歌。
天公奈何不降雨,小麦含秀何时舒?

闻道天公仁且圣,风伯何能阻雨时?
恐是风伯老儿凶,长涂未许骋龙驰。

前年流草余遗骨,今时忧患犹未除。
内降白麻出上阁,新相为霖君莫恶。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晁说之的《君莫恶行》中的一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与感慨。首句“寂静山城春已过”,描绘了一幅春天过去后的山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黄鹂紫椹意相亲”,则通过自然界中黄鹂与紫椹的亲密互动,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然而,第三句“天公奈何不肯雨”转折到了天气问题,表达了对春雨迟迟不来的不满和焦虑。第四句“小麦含秀安得吐”,则进一步强调了农作物因雨水不足而产生的困境,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对大自然的依赖。

诗的后半部分,“闻道天公大仁圣,风伯何能回雨令”转向对自然现象的解释,通过“闻道”一词引入了对天公(指自然之力)的敬畏之情,同时表达了对风伯(指风雨的化身)无法控制天气的无奈。接着,“恐是风伯老儿凶,长涂未许骋群龙”通过夸张的手法,暗示了风伯可能因为年纪大了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既表达了对风伯的尊敬,也透露出对自然力量变化的忧虑。最后一句“前年流草有馀胔,谁言今朝尚忧此”,则是对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农业困境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整首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