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时衣尚著,忽自欲通仙。
终日常持咒,经年只饮泉。
瘦形非是病,怪语却如颠。
金母还知尔,招邀归洞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的“赏析”,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语言进行分析。“赠不食姑”是一首七言绝句,前四句为首联,后三句为尾联。
第一二句:“嫁时衣尚著,忽自欲通仙。” 意思是:出嫁时穿的衣物尚在身中,忽然之间便想飞升成仙了。“嫁时衣尚著”点题,说明女子已经出嫁。“衣尚在”则表明她依然穿着嫁衣,而“着”字也暗含了“服”字。“忽自欲通仙”点出了女子出嫁之后突然想要升天成仙的心理变化。“嫁”“通仙”两个动词,把女子由少女变为妇人的过渡过程写得十分生动。
第三四句:“终日常持咒,经年只饮泉。”意思是:终日念着咒语,一年只喝一口泉水。这里的“咒”与上两句的“通仙”相照应,表现了女子对神仙生活的向往;“持咒”则表现了她虔诚向道、修行炼性的精神。“持咒”一词既写出了女子修炼的艰辛,又表现了她的虔诚。“经年只饮泉”则是写她的清心寡欲。这一句与前面的“衣尚在”、“通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女子的超俗脱俗。
第五六句:“瘦形非是病,怪语却如颠。”意思是:她消瘦的身材并不是生病的缘故,奇怪的言辞反而像疯子一样。“瘦”与前两句的“衣尚在”“通仙”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女子的清高脱俗;“怪”则是写她言行古怪,与常人不同。“如颠”则进一步突出了她的言语怪异。
最后两句:“金母还知尔,招邀归洞天。”意思是:你虽然身体有些瘦弱,但是金母知道你的心志,仍然欢迎你回到她的洞天中去。这里以“金母”喻指“仙女”。
【答案】
《赠不食姑》,王昌龄(或王之涣),唐代诗人。此诗描写了一个渴望成仙的女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姑娘的清高脱俗以及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全诗用典贴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简练明快,音节和谐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