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黯漫空云四垂,飘风何事一时吹。
天公岂是无情者,人物焦乾总不知。
感旱二首其二
黯黯漫空云四垂,飘风何事一时吹。天公岂是无情者?人物焦乾总不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干旱天气中对天公的疑问和无奈,感叹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大自然的无常和人的渺小。诗中“天公”一词象征着高高在上、不受人影响的自然力量,而“无情者”则暗示了这种力量对人类的冷漠态度,即使人们期待它带来雨水,但它却未能如愿。诗人通过夸张和疑问的语气,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天空中乌云密布,突然一阵狂风席卷而过的场景,引发读者对天气变化的好奇与思考。作者以“天公”为引子,提出了对自然界是否公正的疑问。紧接着,诗人运用反问的语气,将“天公”塑造成一个既神秘又难以捉摸的存在,仿佛它的决策完全不受人类意志的影响。这种设定不仅增强了诗篇的戏剧性,还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转向对人类自身处境的思考,指出尽管人们期盼下雨解决干旱问题,却未能成功。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也体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宏大主题——即人对于自然的依赖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