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来近远,此洞接蟾宫。
欲借飞翰去,聊乘桂子风。

在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六十一中,诗人郭祥正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香林洞的独特景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蕴含着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颂。接下来,将从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1. 诗句解读
  • 幽香来近远:表达了香气从远处传来,弥漫在整个空间,给人一种深远而持久的感觉。
  • 此洞接蟾宫:暗示这个洞穴与月亮宫(蟾宫)相连,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和高洁的境界。
  • 欲借飞翰去:诗人借助飞翔的翅膀想要带走这份香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向往。
  • 聊乘桂子风:借用桂花飘香的意象,形容自己乘坐着桂花的香气而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1. 译文对照
  • 这首诗的译文是:“幽香从近处到远处弥漫开来,这个洞穴与月亮宫殿相连接。我希望能借助飞翔的翅膀离去,暂且享受这桂花飘香的美景。”
  1. 关键词语注释
  • 幽香:指香气非常淡雅,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 近远:表示香气从近处传至远方,强调香气的广泛传播。
  • 蟾宫:传说中月宫中有桂树,这里比喻洞穴的神秘和高洁。
  • 飞翰:指飞翔的羽翼,这里象征诗人的自由精神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桂子风:桂子,即桂花的花蕾,风,这里指自然之风,整体寓意着自然的清新和美好。
  1. 赏析要点
  • 意境之美:诗中通过对香林洞的描述,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
  • 象征意义:香林洞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景点,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境界——高洁、清远、超脱。
  • 情感表达:整首诗渗透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郭祥正的《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六十一》不仅是一首描写香林洞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