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白浪覆青山,谁信黄昏去复还。
纵使百年终有尽,何须豪横诧吴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十八日观潮》中的第二首。
眼看白浪覆青山,谁信黄昏去复还。
纵使百年终有尽,何须豪横诧吴蛮。
释义:
眼看白浪覆青山,谁信黄昏去复还。 这句诗描述了海潮翻腾的景象。”眼看”表达了诗人亲眼目睹这一景象的直观感受。”白浪”指的是翻滚的海浪,”覆青山”则形象地描绘了海浪如何覆盖在青山之上。”黄昏”通常与傍晚时分相联系,这里的使用可能是为了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场景的变迁。”去复还”意味着潮水的涨落是不断循环往复的。
纵使百年终有尽,何须豪横诧吴蛮。 这句诗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百年”指的是人的一生,”终有尽”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是不可避免的。”何须豪横”则是诗人的一种态度或观点,他认为即使生命短暂,也没有必要因为豪迈的行为而自夸或引起别人的非议。”诧吴蛮”可能是指对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的人或文化的误解或不尊重。这里的“吴蛮”可能是指当地人或者当地的文化习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潮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感悟。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比海潮的永恒与人生的有限,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透露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谦逊,不被外界的喧嚣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