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不雨但多风,家家买龟问丰凶。
天宁疏头与天通,泚笔未了云埋空。
一雨三日勤老龙,陇头满眼十分丰。
法中福将两英雄,自诡去立丘山功。
堂头老师言语工,一诗自直三千钟。
不忧乞米送卢仝,末章谨已藏胸中。
【注释】:
- 一春不雨但多风,家家买龟问丰凶。
- 天宁疏头与天通,泚笔未了云埋空。
- 一雨三日勤老龙,陇头满眼十分丰。
- 法中福将两英雄,自诡去立丘山功。
- 堂头老师言语工,一诗自直三千钟。
- 不忧乞米送卢仝,末章谨已藏胸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民丰收景象的长律诗。全诗以“一雨”为线索,从天气、农田到农事,层层递进,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农家丰收图。
首联“一春不雨但多风,家家买龟问丰凶”,描述了在春旱无雨的时节,人们纷纷买龟占卜,想知道今年的收成如何。这里的“买龟问丰凶”是一种迷信的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收成的焦虑和无奈。然而,这种迷信的行为并不能改变现实,农民们只能祈祷上天能够降下甘霖,让庄稼得以生长。
颔联“天宁疏头与天通,泚笔未了云埋空”,则转向描述天象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在这里,“天宁疏头”可能是指天象的变化,而“天通”则是天意的指示。农民们在面对干旱时,常常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希望借此找到解决的办法。然而,由于天意难以捉摸,农民们往往感到无助和迷茫。而“泚笔未了云埋空”则形象地描绘了农民们面对天象时的困惑和无奈。他们试图用笔墨来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期待,却发现天空中的云层已经将他们的笔迹遮挡得严严实实。这既体现了农民们的无奈,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一雨三日勤老龙,陇头满眼十分丰。”,诗人描绘了雨水带来的滋润和收获。这里,“老龙”可能是指被雨露滋养茁壮成长的植物,也可能是指辛勤劳作的农民。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和努力,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雨水。这场雨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使得农作物得到了充足的生长条件。因此,农民们在看到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时,会由衷的喜悦和感激。这里的“陇头”指的是田间地头,而“满眼十分丰”则形象地描绘了农民们眼中的丰收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赐予的感激之情,也是对辛勤付出的回报。这种丰收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
接下来的“法中福将两英雄,自诡去立丘山功。”,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们的智慧和勇气。在这里,“法中福将两英雄”指的是那些在农业实践中展现出智慧和勇气的农民英雄。他们不仅懂得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这些英雄人物就像是田间的守护神一般,为农民们提供了庇护和支持。而“自诡去立丘山功”则暗示了农民们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终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并愿意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一切代价。这里的“丘山”可能是指遥远的山峰或高山,象征着农民们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农民们的坚韧和执着精神,他们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
再往后是“堂头老师言语工,一诗自直三千钟”,这里诗人赞美了教师的才华和诗歌的价值。“堂头老师”可能是指教书育人的老师,而“言语工”则形容他们教学有方、言辞流畅。这位老师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尊重。而“一诗自直三千钟”则表明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它不仅能够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还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启示。这里的“直”可能是指正直、坦诚的意思,意味着这首诗的内容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这种诗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文学上的成就,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对于人们的影响和启发。
最后一句“不忧乞米送卢仝,末章谨已藏胸中”,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谦逊。这里,“乞米送卢仝”可能是指向朋友求助或者请求施舍的情况。诗人并不担心自己会因此而受到别人的嘲笑或讥讽因为他知道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物质的层面。他相信这首诗能够给他带来荣誉和尊严即使没有实际的回报他也心甘情愿地将它珍藏在自己的心中。这里的“末章谨已藏胸中”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作品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他会一直保留着这份作品并且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它。这既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丰收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农民们对于劳动的热爱以及他们在困境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田园世界中让人们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