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龟千年作一息,天地并入支床力。
何年生此石肠儿,非皮裹骨骨裹皮。
君家元绪不慎口,遂与老桑同一朽。
知君游世磨不磷,往作道人之石友。
道人莫欺此龟无六眸,试与话禅当点头。
【注释】
施觉心:僧名。老龟:大龟,喻指佛、道二教。支床力:支撑天地万物的神奇力量。石肠儿:指石龟子。非皮裹骨骨裹皮:指石龟子的外形像被外皮包住骨骼的样子。元绪:即元觉。君家:指僧人家中。元绪不慎口:指元觉和尚不慎泄露天机。遂与老桑同一朽:指石龟子和古树一样一同腐朽。知君游世磨不磷:指石龟子在人间历练后,仍保持着不动摇的坚定信念。道人之石友:指石龟子成为道士们的座右铭。莫欺:别以为……当点头:应表示赞同、认可。
【译文】
千年的大龟能作短暂的一次喘息,支撑着天地万物的神奇力量。
何时生下这个像石肠子一样的小东西,它不是由外皮包裹骨骼,而是骨骼外层包裹了内层的皮肤。
你家族中的元绪和尚不小心泄漏了天机,于是石龟子便与古老的桑树一起腐烂。
知道你在人世间历练后依然坚守信仰不变,所以成为道人们心中的石友。
道士们不要以为这龟没有眼睛,其实它有六只眼睛,应该用它们去观察世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石头乌龟比为佛教、道教两教的象征,赞美了它们不畏艰难困苦、坚贞不屈的品质。
诗中“老龟千年作一息,天地并入支床力”,“支床力”,即撑床的力度,这里指支撑天地万物的巨大能量。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赞颂。
第二首“何年生此石肠儿,非皮裹骨骨裹皮”,“石肠儿”,即石龟子,这里比喻的是具有非凡品质的人或事物。“骨裹皮”是指外表看似脆弱,但实则坚固如钢,能够抵御一切磨难。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那些外表看似平凡,却有着非凡品质的人或事物的赞赏之情。
第三首“君家元绪不慎口,遂与老桑同一朽”。这里,诗人以石龟子和古树作为象征,表达了对那些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告诫世人要珍惜生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最后一首诗“道人莫欺此龟无六眸,试与话禅当点头”,诗人通过对话的方式,向道人们揭示了石龟子的真面目——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有六只眼睛,但实际上却拥有七只眼睛(因为一只眼睛在另一只眼中)。这一发现让道人们感到惊讶不已,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全诗通过对石龟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坚韧不屈、坚守信念的人的深深敬意。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