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心霜下松,名与隆公齐。
人物北斗南,佛事东院西。
平生四海脚,不踏四海泥。
晚说汝州禅,饱啖天宁齑。
梦中与我遇,相扶两枯藜。
每见眼自明,不复烦金篦。
却从梦中别,未免意惨悽。
它时访生死,林深路应迷。

留别心老,

老心霜下松,名与隆公齐。

人物北斗南,佛事东院西。

平生四海脚,不踏四海泥。

晚说汝州禅,饱啖天宁齑。

梦中与我遇,相扶两枯藜。

每见眼自明,不复烦金篦。

却从梦中别,未免意惨悽。

它时访生死,林深路应迷。

注释:
留别:送别、告别。
心老:内心苍老,指年岁已高或心事重重。
霜下松:比喻人到了晚年依然如松一样坚韧。
名与隆公齐:名声与高尚的人相等。隆公,指唐代高僧隆庆和尚,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法嗣,被尊称为“南岳隆公”。
人物北斗南,佛事东院西:比喻人生有重要的转折点。
四海脚:指四方漂泊,四处走动。
汝州禅:指禅宗中的汝州宗风,即以汝州为中心的禅宗流派。
天宁齑:一种调味料,这里借指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
梦中与我遇,相扶两枯藜:比喻在梦境中与你相遇。藜,是一种植物。
眼自明:眼睛自然明亮。金篦:用金属制成的梳子。
却从梦中别,未免意惨悽:却不得不在梦中和你分别,心中难免感到悲痛。
它时访生死,林深路应迷:将来再去寻找生死的真理,恐怕道路会越来越难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感慨和不舍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心境和经历,表达了对友情、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首句“老心霜下松”,以“霜”喻“雪”,以“松”喻“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坚韧。接着,诗人以“名与隆公齐”表达了自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然后,诗人以“人物北斗南”、“佛事东院西”比喻人生的转折和修行的过程。
中间四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诗人说自己“不踏四海泥”,意味着自己没有去过四方,也没有过太多的人生体验。最后一句“晚说汝州禅,饱啖天宁齑”,则是诗人在晚年对禅宗的理解,也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
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未来的担忧。“它时访生死,林深路应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困惑。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感情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