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
青山不世情,时时有佳宾。
不动利害心,且无将迎勤。
自得村童乐,何须市朝纷。
种菊绕庭砌,黄花俟秋芬。
琴书便当归,免使思白云。
犁锄理荒秽,菽水娱朝昏。
此外何所慕,甘作耕桑民。
【注释】
五月十二日闲中偶作:在五月十二日闲暇无事的时候写下的诗。
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黄卷,指书籍。晤对,面对面的交谈。有新闻,每天都有新鲜的东西。
青山不世情,时时有佳宾:青山不世情,意思是说青山自有其独特的风姿和境界,不受世俗情感的影响。时时有佳宾,意思是说时时都有像佳宾一样的人来拜访。
不动利害心,且无将迎勤:不动利害心,意思是说不把利益和利害放在心上。且无将迎勤,意思是说是没有迎接和赶办的劳碌之烦。
自得村童乐,何须市朝纷:自得村童乐,意思是说自己能从孩子的乐趣中得到满足。何须市朝纷,意思是说不需要那些繁华热闹的市朝。
种菊绕庭砌,黄花俟秋芬:种菊,种菊花。绕庭砌,围绕着庭院的台阶。黄花俟秋芬,意思是说等待秋天菊花开放的芬芳。
琴书便当归,免使思白云:琴书,指读书。便当归,意为应当回归自然。免使思白云,意思是说不要思念那些如白云一般的虚无缥缈的事物。
犁锄理荒秽,菽水娱朝昏:犁锄,指耕作的工具。理荒秽,清理荒芜的土地。菽水,指豆类的汤水,这里比喻清苦的生活。娱朝昏,娱乐朝夕。
此外何所慕,甘作耕桑民:另外还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甘作耕桑民,意思是愿意成为一个耕种农田、从事农活的普通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退居乡村时所作,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于田园生活的情怀。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抒发了自己悠然自得、归隐田园的闲适之情。
首联“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写诗人每天沉浸在书海之中,从中汲取知识营养。“新闻”二字,既指书中的新知识,也暗含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消息。诗人以书为媒,与世界进行交流,感受世界的脉动。
颔联“青山不世情,时时有佳宾”,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青山独立于世外,不受世俗情感的影响,始终保持着那份纯真与宁静。诗人时刻都能迎来像佳宾一样的知己前来拜访。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颈联“不动利害心,且无将迎勤”,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淡泊名利、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诗人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利害之心所累。同时,他也摒弃了那种忙碌奔波、追逐名利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态度使他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品味人生的真谛。
尾联“自得村童乐,何须市朝纷”,则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他认为,只要能够自得其乐,就不必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诗人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是否优渥,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安宁。这里的“市朝纷”,指的是城市中的喧嚣与繁华,与之相比,“村童乐”则是更质朴、更宁静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窗口,使我们更加珍视生活中的简单与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