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绣人闲,恨春去、浅颦轻掠。
章台路,雪黏飞燕,带芹穿幕。
委地身如游子倦,随风命似佳人薄。
叹此花、飞后更无花,情怀恶。
心下事,谁堪托。
怜老大,伤飘泊。
把前回离恨,暗中描摸。
又趁扁舟低欲去,可怜世事今非昨。
看等闲、飞过女墙来,秋千索。
【译文】
我厌倦了绣花人的闲愁,恨春光一去,留下满地花瓣。章台路上,飞燕衔泥带芹穿屋而过。身委之地,如倦游之人,随风命薄如佳人。感叹此花飞后,再也看不到它的盛开。情怀恶劣。心下之事,谁能忍受?怜惜我这老大之躯,伤漂泊无依。把我前次的离别之情,暗中勾勒出来。又乘着小船要离开,可怜世事今非昔比。看那秋千索轻轻飞过女墙来。
【注释】
倦绣人:指女子。绣,本指刺绣,此处代指女子。
章台路:古地名。在长安城东。
粘(zhān)飞燕:指春天飞来的燕子。
带芹穿幕:形容燕子衔泥筑巢。
委地:倒在地上。
游子:指在外作客的人、旅人。
随风命:随风而去,比喻女子被抛弃。命,命运。
叹此花:感叹这花朵。
嗟(jiē):感叹词,表示叹息。
心下事:心里想的事。
堪:可。
怜老大:可怜自己年老体衰。
伤飘泊:伤漂泊不定。
前回:先前的离别。
扁舟:小船。
低欲去:船要驶向远方。
秋千索:儿童游戏用具,用绳索系于高处。
【赏析】
这首词写闺怨,抒发了女子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之情。上片起首两句写女子对春天的留恋和无奈;三、四句写女子对春景的喜爱和春日的消逝;五、六句写女子对男子归来的期盼与失望;七、八句写女子对男子久不归家的抱怨;九、十句写女子独自思念丈夫的心情;十一、十二句写女子对丈夫的埋怨与伤心;十三、十四句写女子对丈夫远行后的孤独感。
下片起首两句写女子对男子远行的担忧;三、四句写女子对丈夫离去后的孤寂;五、六句写女子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悲叹与伤感;七、八句写女子因男子不归而产生的寂寞感;九、十句写女子对男子久不归家产生的怨愤之情;十一、十二句写女子对男子久不归家而感到的悲哀;十三、十四句写女子对男子久不归家而感到的悲伤。
全词情感细腻,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男子不归家的怨恨之情,体现了古代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