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衣冠已化尘,台前颜色尚如新。
林泉合是修行社,岩穴谁非避世人。
好鸟岂知当日事,幽花何似昔时春。
老僧不解论今古,应笑徘徊问隐沦。
【注释】
十八贤台:指汉时高士张良所修之八仙台。
衣冠:指道士。化尘:指化为泥土。
颜色尚如新:指道士的道袍和头巾,虽然年久,但颜色仍然鲜明,与新制无异。
林泉:泛指山林泉水。合是修行社:意谓山林泉水就是修行的场所。修行社,指修炼成仙的道场,或称神仙居所。
岩穴:岩石洞穴。谁非避世人:意谓谁能避免世人的干扰?岩穴,指人迹罕至之处。
好鸟岂知当日事:意谓鸟儿不知道当年的事。好鸟,喻为出世隐逸之士。当日事,意谓当时的政治形势。
幽花:指不被人注意的花。何似昔时春:意谓这朵花与往日春天的花朵相比,已没有昔日的芬芳。
老僧:指隐居者。不解论今古:意谓不懂得议论古今之事。
应笑徘徊问隐沦:意谓应嘲笑那些徘徊于世俗中的人,他们常常询问隐居者的生活。
【赏析】
《题八仙台》,唐·李商隐作。此诗是诗人在八仙台游览后的感慨之作,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扰的无奈。全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既有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又有对世间纷扰的感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态度。
第一联“台下衣冠已化尘,台前颜色尚如新”,描绘了八仙台上的道士们虽然已经化为尘土,但他们的道袍和头巾却仍然鲜艳如新,仿佛刚刚完成一次庄严的仪式。这种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不禁联想到道士们的超脱与世俗的隔阂。
第二联“林泉合是修行社,岩穴谁非避世人”,则进一步强调了八仙台作为修行之地的特点。这里的“修行社”并非指具体的宗教组织,而是比喻道士们在此修身养性、追求真理的境界。而“岩穴谁非避世人”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远离尘嚣、独处一隅的隐逸者的赞美之情。
第三联“好鸟岂知当日事,幽花何似昔时春”,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想象着鸟儿并不知道当年的纷乱局势,而那些幽静的花儿也无法再现昔日的春光。这里蕴含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四联“老僧不解论今古,应笑徘徊问隐沦”,则是诗人对世俗之人的态度。他认为老僧既然不懂得讨论今古之事,那么他就应该嘲笑那些徘徊于世俗之中、不断询问隐居生活的人。这里的“老僧”指的是隐逸者,他们以清静自守为乐,对于世事纷扰往往不屑一顾。
整首诗通过描绘八仙台上的道士们、隐逸者和世俗之人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于世事纷扰的深深感慨。诗中的意象生动、形象,语言优美、富有韵味,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