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家何处,因循未得归。
本无愁可遣,宁有佛堪依。
翁子谈佳句,郎君抚妙徽。
剔灯聊共醉,明日又分飞。

这首诗的译文是:

岁暮天寒,朱叔清先生在楼上谈诗论佛,饮酒抚琴,我作陪。

岁末归家何处?因循蹉跎,未能回家;

本无愁绪可驱遣,哪有佛法可以依靠?

翁子谈论佳妙诗句,郎君抚奏美妙徽音。

我们剔亮灯火共酌美酒,待至明日各自分飞。

注释:

  • 岁晚天寒:形容季节已经进入冬天,寒冷的天气使得人感到凄凉。
  • 朱叔清:朱叔清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名字在此上下文中没有其他特殊含义,仅作为人物称呼。
  • 楼上:指朱叔清所在的楼阁,可能是书房或者住所。
  • 谈诗话佛:指朱叔清与友人讨论诗歌和佛教哲理。
  • 饮酒听琴:指朱叔清与朋友一起饮酒赏乐、弹琴吟唱。
  • 作:助词,用于句尾,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 岁末:年末,指年底。
  • 家:这里指朱叔清的家。
  • 因循:原意指拖延、迟疑,这里引申为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回家。
  • 未得归:未能回到家中。
  • 本无愁:原本就没有忧愁,但此处可能暗含一种无奈之情,即虽有愁但无以言表。
  • 宁有佛堪依:意为“哪里有佛法可以依赖”,表达了一种对宗教或哲学慰藉的渴望。
  • 翁子:指朱叔清的儿子。
  • 郎君:指年轻男子,这里指诗人自己。
  • 谈佳句:谈论美好的诗句。
  • 郎君抚妙徽:年轻男子弹奏美妙的徽音,即弹拨乐器的美妙旋律。
  • 剔灯聊共醉:用灯光来照亮,共同饮酒畅饮。
  • 明日又分飞:明日分别离去,这里隐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场景。朱叔清与友人在寒冷的冬日里相聚于楼上,一边品茗饮酒,一边交流诗词和佛理。然而,岁月无情,转眼间又要面对分离的现实。

诗的开头两句“岁晚家何处,因循未得归”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岁末时分,家中何处?岁月匆匆,却又因循守旧,未能及时回家团聚。

接下来的“本无愁可遣,宁有佛堪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他试图通过佛教寻求心灵的慰藉,却发现并无真正的忧愁能够被驱散,也难以从佛法中获得长久的安慰。

“翁子谈佳句,郎君抚妙徽”描绘了两位年轻人在艺术上的共鸣与互动,他们共同品味着美好的诗句,欣赏着音乐的魅力。这里的“翁子”指朱叔清的儿子,而“郎君”则是诗人自指,暗示了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和身份差异。

最后两句“剔灯聊共醉,明日又分飞”展现了诗人在欢乐中的一丝伤感与无奈。他们在明亮的灯光下畅饮,尽情享受这份难得的友情,却明白这只是暂时的欢聚,明天又将各自踏上旅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感慨。虽然生活充满了无常和变迁,但在这样的时刻,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相互扶持显得尤为珍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