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公梦三刀,恩荣被诏函。
家山繄比邻,风俗应夙谙。
承流复宣化,使民思棠甘。
向来恺悌心,今足副时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位名叫贺公的人物赴任兴化的经历,以及他在该地的治理成效。

诗中的“送贺某赴兴化任 其一”指的是将贺公送往兴化担任官职。这里的“其一”是指第一首诗,即这首诗的序言部分。

“贺公梦三刀”一句,表达了对贺公的敬仰之情。在这里,“梦三刀”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贺公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能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

“恩荣被诏函”一句,则描绘了贺公受到皇帝赏识并得到重用的情境。这里的“恩荣被诏函”意味着贺公得到了皇帝的恩赐和荣耀,这可能与他之前的努力和才能有关。

第三句“家山繄比邻”,表达了贺公与家乡之间的紧密关系。这里,“家山”指的是贺公的家乡,而“繄比邻”则表示贺公与家乡的距离很近,可以经常回家探望亲友,享受家庭的温暖。

接下来的四句“风俗应夙谙”,则是对贺公在兴化治理地方的描述。在这里,“风俗应夙谙”意味着贺公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理。

接着的两句“承流复宣化”,则是描述贺公在兴化的治理工作。这里的“承流”指的是继承前辈的遗志和经验,而“宣化”则表示传播文明和教化。贺公致力于继承和推广先进的文化,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最后两句“使民思棠甘”和“向来恺悌心”,则是总结贺公在兴化的治理成果。在这里,“使民思棠甘”意味着贺公让百姓们享受到了甜美的生活和幸福的时光;而“向来恺悌心”则是指贺公一直以来都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百姓,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位受人尊重且有卓越政绩的官员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