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山中二十年,抗尘有道即为仙。
差科难到耽闲地,种穫因无负郭田。
细事亦参齐物论,大还长勘娱真篇。
诗成不敢题崖石,怕有江湖姓字传。

【解析】

此诗为作者自述归隐山林的经历与体会,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山中”是本诗的第一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和主旨。

第二句“二十年”,写自己入山的时间之久。

第三句“抗尘有道即为仙”,写自己修炼成仙的原因:在山中生活二十多年,已悟到了尘世的真谛。

第四句“差科难到耽闲地”,写自己之所以能得闲的原因:朝廷征调赋税徭役,很难找到我这样的隐居之人。

第五句“种穫因无负郭田”,写自己没有耕种土地的原因:因为种了田地,就没有时间去耕作了。

第六句“细事亦参齐物论”,写自己对世事的看法,认为世间的小事也如同《齐物论》中的万物齐一一样。

第七句“大还长勘娱真篇”,写自己对《娱真赋》的看法,认为《娱真赋》的内容虽然宏大,但内容却并不真的符合真实情况,因此不能作为依据。

第八句“诗成不敢题崖石,怕有江湖姓字传”,写诗人对自己诗作的态度,担心自己的诗作流传到江湖中去而被人知道。

【答案】

这首诗是作者自述归隐山林的经历与体会,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首联:“山中二十年”:写自己入山的时间之久。

颔联:“抗尘有道即为仙”:写自己修炼成仙的原因:在山中生活二十多年,已悟到了尘世的真谛。

颈联:“差科难到耽闲地,种穫因无负郭田。”:写自己之所以能得闲的原因:朝廷征调赋税徭役,很难找到我这样的隐居之人。

尾联:“细事亦参齐物论”,“大还长勘娱真篇”,写自己对世事的看法;认为世间的小事也如同《齐物论》中的万物齐一一样。对《娱真赋》的看法,认为《娱真赋》的内容虽然宏大,但内容却并不真的符合真实情况,因此不能作为依据。(或:对“诗成”的态度,担心自己的诗作流传到江湖中去而被人知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