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邑八百里,古今题画难。
望高三楚近,影转七州寒。
北拆知蛮尽,南低见斗宽。
路尽祝融寺,江倾兜率滩。

秀邑八百里,古今题画难。

望高三楚近,影转七州寒。

北拆知蛮尽,南低见斗宽。

路尽祝融寺,江倾兜率滩。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陶弼生活在宋朝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与关切。”秀邑八百里,古今题画难”这两句描述了衡州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美景在历史的长河中难以被记录和描绘。

“望高三楚近,影转七州寒”则通过对比高远的山岳与近处的景物,以及影子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的感受。这里的”七州”可能是指古代的七个州郡,诗人借此来表达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北拆知蛮尽,南低见斗宽”这两句则描绘了衡州地理位置的特点,北方的边陲已经拆除,南方的视野变得开阔。这里既展现了地理的广阔,也暗含了国家的强盛,象征着国家的边疆安定和繁荣昌盛。

“路尽祝融寺,江倾兜率滩”两句则是对衡州名胜古迹的描述,祝融寺与兜率滩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旅行经历的回忆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衡州的自然景观、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