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尘还与比仙游,露腹何妨近品流。
嫩壳半遗红药地,细声偏傍绿杨楼。
诗家取象吟难尽,画格偷真意不休。
正好儒林拟緌绋,凭栏无苦预悲秋。
这首诗的格式是五言律诗,共四句。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行释义和翻译:
第一句:“脱尘还与比仙游。”
- 注释:脱离世俗,回到仙境中游玩。
- 译文:摆脱了尘世的束缚,就像神仙一样在仙境中游玩。
第二句:“露腹何妨近品流。”
- 注释:肚子露在外面又有什么关系?不妨碍接近品味高雅的人。
- 译文:肚子露在外面又有什么关系?不妨碍接近品味高雅的人。
第三句:“嫩壳半遗红药地。”
- 注释:新生的蝉壳残留在红色的花地上。
- 译文:新生的蝉壳残留在红色的花地上。
第四句:”细声偏傍绿杨楼。”
- 注释:细微的声音偏向着绿色的柳树楼上。
- 译文:微妙的声音偏向于绿色的柳树楼上。
第五句:”诗家取象吟难尽”。
- 注释: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难以完全表达的事物。
- 译文: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难以完全表达的事物。
第六句:”画格偷真意不休”。
- 注释:画的风格模仿真实的意图,不断进行创新。
- 译文:画的风格模仿真实的意图,不断进行创新。
最后一句:”正好儒林拟緌绋”。
- 注释:正好可以模仿儒家学者的样子。
- 译文:正好可以模仿儒家学者的样子。
最后一句:”凭栏无苦预悲秋”。
- 注释:站在栏杆上并不感到痛苦,因为秋天即将来临。
- 译文:站在栏杆上并不感到痛苦,因为秋天即将来临。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七言律诗,通过对新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自然和谐之美的意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新蝉的诞生、成长和离去与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相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和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