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子居闾里,明公总帅权。
姓名谁比数,礼遇每周旋。
老去无三窟,闲中有二天。
知音何日报,愿见中兴年。
【注释】
贱子:谦词,自称。闾里:乡里。明公: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总帅权:总管军事的权力。姓名谁比数:比较一下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如何。礼遇:指待遇、礼待。每周旋:指每过七天,周而复始地转职。三窟:指藏身的地方或处世的本领。闲中有二天:闲居之时,还有可以依靠的两个地方。知音:志同道合的朋友。报:告诉。愿见中兴年:希望能看到国家中兴的时机。
【赏析】
《上张丞相十首》为作者自序其诗之作,其中八首为诗人自谦之词。此诗写于唐肃宗即位以后,诗人任左拾遗时。当时朝局动荡不安,安史之乱仍在继续,社会十分不稳定。诗人以自我排抑的诗句来表现自己与时局的格格不入,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忧国之情。
全诗前六句写自己的处境,后两句是说:“愿见到国家中兴的时候。”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贱子”自谦,说自己只是一介平民,微不足道,但又能担任起辅佐朝廷、整顿乾坤的责任,这是难能可贵的。诗人又用“明公”自谦,说明自己是处在一个总揽军务的职位上,虽然权力很大,但却不是自己争取的,而是朝廷任命的,因此,不能像自己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接着,诗人又以“姓名谁比数”来表明自己的名望并不高,只能和那些有名气的人比较。最后,诗人又以“礼遇每周旋”来表明自己虽然受到朝廷的礼遇,但是这种待遇并不是自己争取到的,而是朝廷的恩宠。
诗人在这里用了三个“比”字来形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个“比”字是把自己和那些有名气的人相比较;第二个“比”字是自己和那些能够左右时局、左右国家命运的人相比较;第三个“比”字则是把自己和那些能够左右国家政治、左右国家命运的人相比较。这样,诗人就将自己置于了一个非常卑微的位置上。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却充满了信心。他说:“老去无三窟,闲中有二天。知音何日报,愿见中兴年。”意思是:老了就没有藏身的地方了(比喻没有退路),但是闲着的时候还能有个依靠(暗喻有后台)。我期待着能够遇到知音(即志同道合的人),希望他们能看到国家中兴的时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话,但是却表达了诗人的复杂心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