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烟然烛九衢香。
车声驰道内家出,春色禁沟宫柳黄。
陵邑祇今称虏地,衣冠谁复问唐装。
伤心寒食当时事,梦想流莺下苑墙。
【注释】
升平:指开元、天宝年间的政治安定。
大梁:今河南开封市。
新烟然烛九衢香:指清明时节,人们纷纷上街扫墓。
车声驰道内家出:清明节扫墓时,车马络绎不绝。内家,皇宫内的家庭。
禁沟:京城的护城河。
陵邑:古县名,在今河南杞县东。这里泛指边地。
衣冠:古代指士大夫或读书人。
流莺:即黄鹂,春天的使者。
【赏析】
《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全诗意境开阔,气象雄浑,笔力遒劲,情调悲壮沉郁,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第一联“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烟然烛九衢香”,意思是说:以前在大唐帝国鼎盛的时代,我作为一位游子居住在繁华的大梁城,那时候,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点上香,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这里的“升平”一词,既指唐朝的盛世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新烟”二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清明节时,人们纷纷上街扫墓的场景。“九衢”是指京城的九条主要街道,而“新烟”则意味着这些街道上已经充满了烟雾。这不仅仅是对清明时节扫墓习俗的描述,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
第二联“车声驰道内家出,春色禁沟宫柳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车马络绎不绝地驶过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那些内家的贵族们也纷纷走出家门,去郊外扫墓。而在那片禁沟之中,宫柳已经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里的描述,不仅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热闹场景,更通过“禁沟”一词,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腐化。
第三联“陵邑祇今称虏地,衣冠谁复问唐装”,意思是说:如今,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陵邑,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地方;那些曾经身着唐装的士大夫们,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这里的对比和讽刺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失望。
第四联“伤心寒食当时事,梦想流莺下苑墙”,意思是说:对于那些因战乱而无法回家扫墓的人们来说,这个清明时节无疑是一个让人心碎的时刻;而对于那些仍然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来说,他们只能在梦中回忆起那些美好的过去。这里的表达,既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回顾和感慨,也是对于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衰败和腐化。同时,通过对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描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